世良情感网

2010年,曹云金出走德云社,带走了19岁的烧饼。曹云金说:“德云社称收徒弟不收

2010年,曹云金出走德云社,带走了19岁的烧饼。曹云金说:“德云社称收徒弟不收费,但却收了我8000块!”烧饼也说:“我父母卖房供我学艺。” 德云社成立于1995年,由郭德纲创立,早期发展艰难,主要靠小剧场演出维持。郭德纲从天津来到北京,初期生活条件有限,租房经营相声表演,逐渐吸引一批徒弟加入。 曹云金于1998年进入德云社,当时年仅12岁,本名曹金,来自天津,跟随郭德纲学习相声基本功。曹云金起步时,德云社尚未成规模,演出机会不多,他从后台杂务做起,逐步登台。 2000年代初,德云社开始在北京天桥等地固定演出,曹云金与搭档刘云天合作,表演风格活泼,逐渐成为台柱子。 烧饼本名朱云峰,1991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4年加入德云社,当时13岁。朱云峰父母做小生意,早年见儿子喜欢曲艺,便支持他来北京求艺。朱云峰先学快板和杂技,花掉不少费用,父母为此变卖老家房产,换取资金维持北漂生活。找到郭德纲后,朱云峰被安排住进郭家,接受日常训练。 德云社对外宣称不收徒弟费用,强调师徒传承靠口传心授,但早期办学阶段存在一些收费情况。曹云金曾支付8000元,作为入学费用,这笔钱用于生活开销和演出道具。烧饼的父母卖房,主要用于北京租房、餐饮和前期找老师的支出,并非直接交给德云社。 郭德纲对徒弟管吃管住,烧饼在社里几年体重增加,体型变化明显。德云社内部管理采用师徒制,郭德纲作为班主,负责分配演出和分成。2008年后,德云社商业化加速,曹云金演出增多,但对分成比例产生不满,认为自身贡献大却回报不足。 2010年前,社内矛盾积累,何云伟等徒弟也对待遇有意见。烧饼与曹云金关系密切,常一起排练,曹云金影响烧饼观点。德云社发展到2010年,已有多个演出场地,收入稳定,但师徒间利益分配成为焦点。郭德纲强调集体利益,徒弟需服从统一调配,曹云金追求个人空间,冲突渐显。 烧饼作为云字科徒弟,拜师于2009年,艺名朱云峰,表演风格调皮,早期常参与小品式相声。父母卖房一事,在媒体传播中被简化,忽略了实际开销细节。德云社不收费政策,主要针对正式拜师阶段,早期试学可能涉及杂费。 曹云金的8000元,据他所述,是开具发票后的正式缴费,每月还需额外负担饭费。烧饼家庭经济压力大,父母北上后找零工补贴,卖房所得用于整体生活保障。郭德纲对烧饼管教严格,但未涉及金钱要求。 2010年风波前,德云社遭遇外部压力,如媒体报道和场地问题,内部氛围紧张。曹云金在社里地位高,带队演出,却对管理层不满,尤其是栾云平的调度。烧饼年少,容易受师兄影响,对社里规矩产生疑问。德云社家谱制度严格,云字科包括岳云鹏、张云雷等,烧饼排名靠后,但潜力被看好。 父母卖房真相,是为支持儿子艺术追求,不是针对德云社的直接投入。曹云金离开前,已有独立想法,谋划新团体。烧饼跟随,主要因关系近和一时冲动。事件爆发于郭德纲生日宴,曹云金对待遇公开表达不满,导致决裂。德云社随后调整,郭德纲公布家谱,曹云金被除名。 烧饼短暂离开后回归,继续发展。曹云金成立听云轩,初期吸引观众,但后期面临挑战。烧饼在德云社升职,2024年成为副总,负责管理。 德云社扩张到多个队伍,烧饼领五队,演出频繁。曹云金专注个人事业,偶尔上节目,生活起伏。烧饼结婚生子,妻子学历高,家庭稳定。事件反映相声界师徒关系复杂,利益与情感交织。郭德纲坚持传统规矩,徒弟追求现代自由,导致分歧。 父母卖房真相,不是压榨,而是投资未来。曹云金的8000元,早期办学遗留。烧饼体型变化,证明生活改善。郭德纲的管理,注重集体。曹云金追求个人,离开合理。烧饼年轻时迷茫,回归明智。事件后,德云社更强。曹云金现状平稳。烧饼家庭支持强。相声界故事,多如事件般曲折。德云社品牌价值高。曹云金的恩怨,成往事。烧饼前途光明。父母牺牲,值得。事件启示,理性面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