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互助保障为职工撑起困境中的家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职工互助保障大有可为。”7月17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陕西省办事处主任张志强说。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由全国总工会创办,其依托各级工会组织在职工中开展的以医疗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被职工称为工会给职工的“第二医保”。

“患病之后,职工最盼的就是早报销、多报销。受益职工把互助金叫‘救命钱’。”张志强说,“《意见》出台后,办事处工作人员到基层广泛调研,看看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

调研了70多个县和几十个省直单位之后,他们把职工反映的问题记了一大本子。

“调研后,我们首先取消了患病职工住院津贴理赔次数限制。”张志强介绍,从“限次报销”到“实住实赔”,新的保障政策更贴合职工参保理赔的实际需求。

“只有多站在职工角度想问题,才能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张志强说。

今年“五一”假期,宝鸡市某乡镇的工作人员寇敏在外出游玩时发生意外,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寇敏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妻子郭玲玲在一家工厂打工,月收入3000元。为孩子上学,他们在市区买的新房没来得及住,还有50多万元的贷款要还。

所幸的是,寇敏是工会会员。2024年末,寇敏所在单位工会参加了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陕西省办事处“在职职工住院+意外综合互助保障”活动,寇敏也加入了相关保障项目。

意外发生后,宝鸡市渭滨区总工会互助保障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助寇敏家人申报了互助金,并协助认定。

认定后,只用1天时间,3万元理赔互助金就到了寇敏妻子的卡里。

渭滨区总工会互助保障工作人员张哲感叹:“以前,线下办理理赔手续,需要多级流转,有时长达3个月,我们也跟着着急。现在,通过陕西省职工互助保障数智化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承保、一键式直赔,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效大大提高了。”

为进一步扩大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会员受益面,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陕西省办事处还决定降低参保人数限制条件、扩大“免除观察期”范围、取消医院等级限制、放开互助金赔付限制条件……

“太感谢你们了!危急关头,这笔钱就是雪中送炭。”45岁的段飞声音沙哑。

段飞是安康市教育系统的一名女职工,也是一名单亲妈妈,儿子刚上大学。今年,她被确诊白血病。

化疗、骨髓穿刺、靶向药……治疗费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让她夜夜难眠。

段飞连续多年参加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她记得最初的保障政策里,个人自付部分只能报销70%,大额段报销受限制,最多只能理赔1万元。

张志强说:“为解决职工‘大病致贫’问题,今年,办事处对保障政策进行了升级,将住院医疗综合赔付转为兜底性赔付,并彻底取消大额段赔付上限。”

7月10日,安康市职工互助保障经办机构给段飞打来电话,称10万元理赔互助金已通过审批汇入她的银行卡。“前两天,医院为我找到了合适的配型。这10万元救命钱,对我下阶段的治疗有极大帮助。”段飞说。

如今,段飞积极接受治疗,病情正在逐渐好转。

一份职工互助保障,给了一个普通家庭对抗困境的底气。

今年上半年,全省发放理赔互助金3883万元,受益职工4.2万人次。

记者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