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3年,吴国刺客要离一矛刺穿庆忌的胸膛。左右欲上前解决要离,庆忌挥手制止,说:“罢了,不要难为他,让他求名得名吧,今天死一个勇士已经够了。” 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他力能搏虎,快能追马,勇冠三军,在吴国军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真死了!一个能打虎、跑得比马还快的猛人,就这么被个刺客一矛捅穿了!这事儿说来,特别讽刺。要离能成功,靠的啥?不是武艺比庆忌高,是玩的阴招——先让吴王砍了自己胳膊,又杀了自己老婆孩子,演一出苦肉计博信任。说句不好听的,这名声是拿老婆孩子胳膊的鲜血换来的,还搭上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汉! 庆忌最后那句话,“罢了”,“让他求名得名”,“今天死一个勇士够了”,猛一听很仁义,大气!是个讲究人,讲究贵族气度。可仔细琢磨琢磨,不对味儿。这“仁义”带着冰渣子。这哪里是真在乎勇士?这骨子里是彻头彻尾的贵族傲慢。他挥挥手,放过要离,像打发条狗。他居高临下,施舍一个“求名”的机会,心里是不是在说:看,我成全你的“名”,我比你高贵? 吴王阖闾赢了吗?他用一个最卑鄙的诡计,用要离一家子的血污和另一个英雄的命,换了王位安稳。他是最大的赢家,可他赢的这盘棋,沾满了无辜者粘稠的血和最丑陋的背叛。他得了江山,丢了人心,这胜利沾着洗不掉的腥臭。 至于要离,名是有了,青史留名,可这名是什么味儿的?用自己血肉至亲的毁灭当垫脚石,换来的就是个“勇士”的虚名?值吗?庆忌饶他不杀,真让他“得名”了,可这“名”,在战场上靠着拼杀得来的那种“勇士之名”,差着十万八千里。这更像是一笔带着诅咒的交易,让他活下来,可能比死更煎熬。 说到底,这整出悲剧像个精心布置的戏台。阖闾和伍子胥幕后策划,要离在前台当刽子手兼祭品。而庆忌呢?他既是祭品,也是这戏台上唯一没完全失去尊严的角儿。他用死亡,戳破了阴谋的脓疮,也用自己的命,给所谓的“名”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问号。这贵族气度,到底是最后的闪光,还是属于一个时代最后的、冰冷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