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宣称:美国卖给中国的芯片都是“第四流“的货色,还得意洋洋地表示:我们不会给中国最好的芯片,连第二好、第三好的都不会给,这话说得,简直是把“既要赚你钱还要防着你“写在脸上了。 卢特尼克1961年出生在纽约长岛,家境普通但命运坎坷。高中时,母亲因淋巴瘤去世,次年父亲又因医院误用化疗药物过量离世。18岁的他成了孤儿,靠全额奖学金进入哈弗福德学院,攻读经济学。1983年毕业后,他加入华尔街金融公司坎托·菲茨杰拉德,得到创始人伯纳德·坎托的赏识。短短七年,29岁的卢特尼克就当上公司总裁,展现了过人的商业手腕。1996年,他接任董事长,带领公司进军电子债券交易,推出eSpeed平台,赚得盆满钵满。 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遇袭,坎托·菲茨杰拉德损失惨重,658名员工丧生,包括卢特尼克的弟弟加里。他因送儿子上幼儿园晚到而幸免,却面临公司濒临破产的危机。他果断暂停对遇难者家属的补偿金,引发争议,但随后承诺五年内捐出1.8亿美元公司利润,并为家属提供十年医保,挽回部分声誉。卢特尼克为人强硬,常被指作风霸道。1994年,他因债券拍卖记录违规被美国证监会罚款10万美元。他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多次为其竞选筹款,2025年2月被任命为商务部长,以51比45的微弱票数通过参议院确认。 2025年7月,卢特尼克在电视采访中放出狠话,美国卖给中国的芯片都是“第四流”货色,性能被砍到只有顶尖芯片的15%,比如英伟达的H20芯片。他还直言,美国的目标是让中国开发者对美国技术“上瘾”,既要赚中国的钱,又要限制中国科技发展。这种策略其实早有苗头。早在2022年,美国商务部就收紧了对华芯片出口,禁止高端芯片和EUV光刻机进入中国。卢特尼克上台后,把这套政策推得更狠,公开承认只给中国阉割版芯片,摆明了想让中国永远在技术链低端打转。 这种打法背后,美国依仗的是芯片领域的绝对优势。英特尔、英伟达等公司掌握核心设计和制造技术,全球8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美国技术。卢特尼克的算盘很清楚:通过出口低端芯片,既能从中国市场捞钱,又能防止中国在AI、5G等领域追赶。2025年3月,他在商务部会议上点名批评中国AI公司DeepSeek,指责其“滥用”美国芯片,还要求日本和荷兰限制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维护服务。这种高压政策让盟友也犯了难,荷兰ASML公司公开表示,过度限制可能让中国加速自研,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没坐以待毙。商务部迅速回应,谴责美国做法是“单边霸凌”,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开始布局自主芯片。华为的昇腾芯片在2025年已占国内数据中心25%的市场,性能直逼美国阉割版芯片。SMIC也在用老式DUV光刻机生产7纳米芯片,技术突破让美国始料未及。卢特尼克的“第四流”言论反而激起了中国企业的斗志,网上论坛里,工程师们放话要让美国封锁变成“笑话”。这场博弈,表面是芯片,实则是科技主导权的争夺。 卢特尼克的言论让中美芯片战白热化,但他低估了中国反击的决心。2025年下半年,美国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禁止英伟达和AMD向中国出售高端AI芯片。卢特尼克还推动将出口限制写入贸易协定,试图拉拢盟友一起卡中国脖子。但这招效果有限,日本和荷兰的企业抱怨美国政策让他们损失市场,ASML的CEO甚至警告,过度打压会让中国彻底甩开外国技术。中国则趁势加速自研,华为昇腾芯片在AI训练领域的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转向国产芯片。 美国的策略也有自己的麻烦。芯片出口虽然还能赚中国市场的钱,但长远看,逼中国走上自研路,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2025年,中国芯片进口量比2024年下降10%,国产芯片产量却翻倍增长。SMIC的7纳米产线在2026年全面投产,靠国家12亿美元投资建的新厂,让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迈出一大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