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7年,一特务在杂志上看到了刊印的是简体“国”,而不是“國”,竟察觉出异常,

1947年,一特务在杂志上看到了刊印的是简体“国”,而不是“國”,竟察觉出异常,顺藤摸瓜找到了我党的地下基地,导致共产党损失惨重。

1947年春天,上海《文汇报》中缝登了条小广告:“招寻银老太太”。

中统局长叶秀峰翻报纸时,目光在这行字上停了很久。

他刚破获地下刊物《文萃》的印刷点,查抄时发现个蹊跷事。

杂志里“国家”的“国”字竟印成方框里加个“玉”,不是繁体“國”。

这个简体写法当时只在解放区流传,叶秀峰嗅到线索:上海地下党肯定有秘密印刷厂!

叶秀峰立即派人盯住各大报社。

三天后,在《申报》广告部蹲守的特务发现个穿长衫的男人来登寻人启事,内容还是“寻银老太太”。

跟踪到闸北棚户区时,那人却消失在小巷里。

特务搜查附近,在垃圾堆翻出半张校样纸,上面简体“国”字墨迹未干。

叶秀峰闻讯大喜,断定这带藏着共产党的印刷点。

其实《文萃》编辑部早转移了。

主编陈子涛在霞飞路阁楼改稿时,发现新来的印刷工把解放区简体字混进铅字盘。

他连夜带团队撤往法租界,却把校样员骆何民落下了。

骆何民返回取校样时,正撞见特务封查印刷机。

他机警地混进看热闹人群,却被眼尖的特务认出背包里有简体字印章。

骆何民被捕当晚,中统特务苏麟阁在审讯室点起炭盆。

他把骆何民的手指按在烧红的铁钳上:“说!谁教你们写简笔字?”

骆何民疼晕前只念叨:“老太太...吃药...”

这没头没尾的话让叶秀峰更坚信“银老太太”是接头暗号。

他下令在《新闻报》登出假广告:“银老太太病愈,亚尔培路十号候诊。”

地下党员卢志英看到广告心里一紧。

他表面是中统上海站行动组长,实际负责保护《文萃》团队。

明知是陷阱,他仍冒险到亚尔培路探查。

刚走近就听见阁楼传来三声竹梆响,这是潜伏在特务里的同志示警。

卢志英转身进茶馆,却不知苏麟阁早派便衣盯梢。

三天后特务搜查卢家,在圣经夹层里找到本密码册,上面记着霞飞路23号的咖啡店接头点。

卢志英被捕时,陈子涛正躲在青浦船娘阿宝的乌篷船里校稿。

阿宝丈夫是新四军交通员,她划船送过不少地下工作者。

得知卢志英出事,陈子涛决定停刊转移。

最后一期《文萃》上,他特意用繁体字写了篇《告读者书》:“待阴霾散尽,文萃再与诸君相见。”

这期杂志油墨未干,特务已包围印刷点。

陈子涛烧毁文稿时,火光映着窗外的枪口。

叶秀峰在南京监狱见到卢志英时,这个书生模样的男人十指尽断。

苏麟阁邀功:“他死咬说银老太太是治痢疾的药。”

他哪知道杭州民生药厂当时真在推新药“矽炭银”,广告里的银发老太举着药盒,下面印着“专治腹泻痢疾”。

药厂经理见特务搜查,吓得把广告全撤了。

1948年寒冬,南京雨花台。

卢志英、陈子涛、骆何民被押到土坑前。

特务往他们嘴里塞毒棉絮时,卢志英突然挣扎着喊:“简体字...是未来...”

话音未落,铁锹砸下的泥土掩住所有声响。

三个月后上海解放,军管会在敌档里发现“文萃案”卷宗。

泛黄的审讯记录上,叶秀峰用红笔批注:“简体字乃共党联络暗号,银老太太系苏北匪首代号。”

当年排字工人老吴活到九十岁。

有记者问起简体“国”字的事,他咧嘴笑:“那是我老家娃教的,说解放区都这么写。陈主编夸这字好,玉在国中,国中有玉啊!”

阳光照着他缺了无名指的手,那是当年被特务用铁钳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