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动手,特朗普签署政令:打倒中国
2025年7月23日,特朗普签署最新政令:不仅要推动美国相应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AI)上领先中国,还宣称要巩固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将其定位成:这是美国维持军事以及经济优势的“关键举动”。
与此同时,白宫当天还公布了限制美国人工智能设备出口和限制中国人工智能模型传播的提案。时间之巧合,明摆着是要在人工智能(AI)领域阻击中国。
但殊不知,这招其实暴露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焦虑。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生成式AI产品数量更是迅猛增长,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就突破3000万,登顶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
在专利数量上,2024年全球新增的生成式AI专利中,中国占比61.5%,远超美国的16.9%,中国科学院、腾讯、百度等机构更是包揽了全球生成式AI专利数量前20名中的11席。
再看美国这边,虽然嘴上喊着要领先,但实际行动却有些力不从心。特朗普签署的政令要求推动美国科技企业在AI上领先中国,还限制人工智能设备出口和中国模型传播,可这些措施真的有效吗?
咱们来算笔账,2024年美国私人AI投资虽然高达1091亿美元,是中国的12倍,但中国的AI产业早就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百度发布的Ernie4.5模型,性能直逼OpenAI的GPT-4.5,成本却只有其1%;华为昇腾910B芯片实现了100%国产化,算力密度比上一代提升2倍。 这些硬实力摆在这儿,美国想靠一纸政令就打倒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这些政策还面临着内忧外患。英伟达H20芯片出口禁令前脚刚下,后脚就被迫解禁,为啥?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了,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的收入占比高达13%,断供无异于自杀。
再者说了,中国已经在多个细分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国论文数量比美国高40.8%,知识图谱领域高50.1%,这些技术直接应用在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等场景,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美国想通过限制出口来切断中国的技术来源?却不知道中国早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从芯片到算法,从数据到应用,每个环节都有本土企业顶上来。
更深层次的优点在于人才储备,这可是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美国虽然拥有6.3万AI研究人员,但中国以5.2万人紧随其后,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7%。
更关键的是,中国AI人才呈现出“国家队引领”的特点,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论文数量和高被引频次都位居全球前列。而美国呢,企业端虽然领先,但人才流动性差,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旋转门”机制反而不如中国灵活。
美国这次的AI阻击行动,看似勇猛实则徒劳。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积累三位一体,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势头。美国越是打压,中国就越会加速自主创新。未来的人工智能竞争,绝不会是美国一家说了算,而是中美双强并立、全球共治的新格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