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生在德国汉堡,家里不算富裕。父亲是个船长,老跟他说中国的事儿,拉贝小时候就对中国特好奇。可15岁时,父亲得癌症死了,他只能辍学,去汉堡一家出口公司当学徒混饭吃。1903年,21岁的他被派到莫桑比克的劳伦索·马贵斯,给英国公司干活。1906年,得了疟疾,差点没命,才回了汉堡。1908年,他坐西伯利亚铁路去了北京,在一家德语公司打工。1911年,他跳槽到西门子公司做会计,靠着踏实肯干,升到了北京办事处主任。1931年,他被调到南京,管西门子分公司。 1937年12月,日军打进南京,开始了大屠杀。那时候城里乱成一团,好多外国人都跑了,拉贝却没走。他跟几个外国朋友一块儿弄了个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想给老百姓留条活路。他用西门子的身份和德国国籍,跟日军周旋。那段时间,他家成了避难所,他自己挖防空洞,收留了650个难民。他还拿布做纳粹旗挂屋顶,希望日本飞机别炸。他日记里写满了日军的暴行,还说他开着车在街上跑,拦着日军救人。那会儿他没啥武器,就靠胆子和良心撑着。 可到了1948年,拉贝的日子完全变了样。柏林战后一片废墟,他因为加入过纳粹党,被盟军查了个底朝天,工作丢了,家产也没了,只能靠捡破烂过活。63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好,整天在街上晃荡,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一封信,里面是2000美元的汇款单,地址是南京。他愣了好久,想起11年前的南京,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这钱是南京人民凑的。那时候中国刚打完仗,物资少得可怜,大家日子都苦。可南京的幸存者听说拉贝过得这么惨,自发捐钱。有个老头从破木箱里掏出最后几个银元,还有个妈妈把给人缝衣服赚的钱拿出来。他们凑了几个月,才攒够2000美元寄过去。南京市长沈义还特意跑瑞士,买了奶粉、香肠、茶叶和牛肉,装箱送到柏林。从1948年中期开始,南京每个月都寄吃的给他,直到1949年国内局势变了才停。 有了这笔钱,拉贝租了个小公寓,总算不用睡大街了。他开始整理南京的日记,想让后人知道那段历史。可1949年,中国这边情况变复杂,援助断了,他家又穷了。1950年1月5日,他在西门子办公室中风,当天就走了,67岁。南京人听说后,很多人哭着悼念他。后来他的日记出了书,成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拉贝这辈子挺不容易。早年为了生计跑遍世界,1937年在南京豁出命救人,结果晚年却落魄成那样。南京人民没忘他,在自己都艰难的时候还想着帮他,这份情谊真不简单。他的经历让人看到,战争有多残酷,人性里也有多温暖。历史书里他不算大人物,但对南京人来说,他就是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