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打饭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干部一个人打五份饭,他顿感不妙,上前询问,对方却呵斥他,多管闲事,接下来王树声的做法,让人拍手叫好! 食堂窗口前,队伍排得老长,人人手里捏着铝皮饭盒。队伍里一个不起眼的老人眯起眼睛,前头那个年轻干部怀里竟摞着五六个饭盒,压得胳膊直颤。 老人默默数着:一、二、三整整五份!他上前轻拍年轻人肩膀:“同志,一个人吃得了这么多?”年轻人扭头一瞪眼:“多管闲事!信不信我把好菜全打包,让你连汤都喝不上!” 周围人倒吸凉气:这老爷子怕是捅娄子了!谁不知道那干部是某领导的“红人”,天天这么干,吃不完的剩饭宁可喂猪,也不分给饿着肚子加班的工人。 他们更不知道,这个被呵斥的老人,正是开国大将王树声,十五岁闹革命,黄麻起义扛红旗,战场上光着膀子冲锋的铁血战将。 此刻,将军攥着饭盒的手青筋暴起,却只平静道:“年轻人,带剩饭回家喂猪,不如让工人吃饱了搞生产,这才是正经。” 王树声没发火,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一查之下,情况触目惊心:那干部打着给领导打饭的幌子,长期霸占窗口,专挑肥肉片和炒鸡蛋往五六个饭盒里装。 更可气的是,领导家明明才三口人,吃不完的饭菜,最后大半都倒进了泔水桶!全单位上下对此心知肚明,却没人敢吱声。 这场景刺痛了将军。他想起在鄂豫皖打游击那会儿,战士们饿得只能煮皮带充饥。如今国家刚缓过劲,特权思想的苗头就冒出来了,有的干部嫌国产车“掉价”,闹着要坐德国奔驰;老家亲戚挤破门槛求安排工作,仿佛革命胜利成了分果果。王树声心头沉重这歪风不刹,人心就散了! 王树声没找那干部,直接带着证据闯进了单位党委会。他把空饭盒往会议桌上一顿,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从今儿起,干部吃饭,自己排队!”满场领导臊得抬不起头。新规火速落地彻底取消干部打饭特权,食堂设监督岗,剩饭超量直接通报。 那个嚣张的年轻干部,被责令下车间劳动三个月。第一天搬零件就累瘫在地,一位老工人默默塞给他半块自己省下的窝头:“咱定量就这些,匀你一口。” 小伙子攥着那半块窝头,眼泪唰地下来了。劳动期满,他不仅瘦了一圈,腮帮子都凹下去了,还主动把以前多领的粮票退给了食堂。 王树声的“倔”是出了名的,对特权深恶痛绝。国家按规定要给他配进口专车,他差点拍桌子:“有自行车就行!要那玩意儿显摆给谁看?”六十多岁的人,大雪天照样蹬着那辆老“永久”上下班。妻子杨炬挤了几十年公交,从没沾过丈夫公车的光。 亲闺女在部队被分配去养猪,写信向父亲诉苦。王树声回信就一行字:“我当红军那会儿,还没猪圈睡呢!”老战友的子女想托关系进机关,他眼睛一瞪:“考不上?考不上就回家种地!革命队伍不养闲人!” 1974年将军病逝,人们清点遗物时潸然泪下:存款不够买台电视机。衣柜里,补丁摞补丁的衬衣足足七件,唯一一套崭新的将官礼服,别着闪亮的大将肩章,被他整整齐齐压在箱底,那是留着去见马克思时穿的。 食堂里那五份饭掀起的波澜,最终化作总后勤部的一道红头文件。全国机关、部队食堂,一律取消干部特供窗口和小灶。 五十年风云变幻,当反腐利剑一次次斩向那些“食堂里吃特供,会议上喊清廉”的蛀虫,王树声蹬着自行车、穿着补丁衣的身影,在历史长河中愈显巍峨。 他留下的,何止是一份食堂菜单?分明是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熔铸的赤诚初心,当官就别想发财,掌权就别搞特殊!这才是人民真心拥护的硬道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人民日报《王树声:永不褪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