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足协是怎么强迫球员出国踢球的,真是绝了!”——这句话一点没夸张,只是把他们的阳谋说破了。7月17日,日本足协在理事会上一锤定音:从2026赛季开始,J联赛新人顶薪锁死在12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8万元;新人最低只能拿480万日元,约23万元人民币,J2、J3再依次递减到17万、11万元。消息一出,日本国内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想靠踢球在东京买套房?门都没有。 于是,一幕幕“被迫逐梦”的戏剧每天都在上演。旗手怜央,2020年还在川崎前锋拿460万日元(约22万元人民币)的C合同,两年38场6球7助攻的数据一摆,立马被苏超凯尔特人用67.5万英镑(折合1.05亿日元)的年薪带走;三笘薰更干脆,大学生身份登陆J联赛,第一年同样只有460万日元,夺冠+国奥光环加身,转身就签了英超布莱顿,周薪翻成人民币一年小几百万起步。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日本足协亲手算好的账:留在国内,一辈子摸不到财富自由;跳出舒适圈,才有谈判筹码。 幕后故事更狠。J联盟从1993年元年就开始“装穷”,当年三浦知良还能拿1亿日元,俱乐部差点被工资单拖垮,足协痛定思痛,年年财政审计死死卡住工资帽,逼得所有球队精打细算——球票、青训、社区活动,一分钱都要自己挣,老板想砸钱?先写检讨再说。结果就是,本土球员顶薪三十年只涨到1.5亿日元(约700万人民币),而欧洲二流联赛随便开价就是翻倍。日本球员心里门儿清:不走出去,就得接受“社畜”式涨薪——30岁拿30万日元月薪,还不如转行做IT。 偏偏日本青训又井喷,校园+职业梯队双线每年量产上千名有欧战潜力的年轻人,J联赛根本装不下。足协索性把工资帽越压越低,空出位置给下一批小孩,把顶级战力“逼”去欧洲练级。这一招阳谋,既让国内联赛收支健康,又把球员推向更高平台,日本国家队世界杯连续20年稳定出线,正是这套体系的副产品。 所以,别再说日本球员天生爱足球不爱钱,他们只是被逼着用足球去挣真正的钱。58万人民币的顶薪,就是足协亲手写的“逐客令”:想拿高薪?可以,去欧洲证明自己。J联赛?安心当好留洋中转站就行。 评论区聊聊:如果中国足协也把顶薪锁在60万,你会支持吗? 信息来源: 网易体育2025-07-18《日本足协修改职业球员合同制度,基本薪资11万元人民币至58万元》 搜狐体育2025-07-19《日本足球独特的限薪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新华社客户端2025-07-17《J联赛薪资结构正式调整,鼓励球员留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