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可曹世范刚动筷子,就惊觉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当八路军侦察兵曹世范刚咬下一口煎饼,左手断腕处的旧伤突然灼痛,这是他在敌占区磨炼出的生死直觉。
抬眼望去,窗缝外数十道黑影正悄然合围,而片刻前殷勤备款的村长已不见踪影。
要知道曹世范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抗日英雄,被誉为单手战斗英雄 ,以作战勇猛、身残志坚著称。
然而曹世范的生命始于极端贫瘠。
在1924年,他降生在寿光曹家辛庄的盐碱涝洼地,村民称这里“春天白茫茫,夏秋水汪汪”。
七岁丧母的他穿着父亲唯一的破袄,赤脚在泛盐霜的地面行走,脚底磨出老茧代替鞋履。
十六岁那年,他在乞讨时被顽军张景月部当作“八路密探”吊打,鞭痕深可见骨。
昏死前刻,少年盯着匪兵腰间的枪,第一次萌生执念,有枪才能给穷人争口气。
于是他当夜他逃往八路军驻地牛头镇。
待到父亲追来时,看见儿子正擦拭新领的土枪,老人只留下一句,好好打鬼子。
这个盐碱滩泡大的少年,就此踏上铁血征程。
在1940年大柏山战斗,新兵曹世范初露锋芒。
他跟着老兵冲锋,徒手夺下三支三八大盖,缴获的钢盔戴在头上晃晃荡荡。
真正的淬炼发生在北阴村战役,为掩护部队突破火力网,他连续投掷手榴弹时左掌被子弹洞穿,露出森白骨茬。
伤愈后部队安排他去种菜,这个倔强的兵梗着脖子顶撞,不能扛枪还能甩手榴弹!
之后领导拗不过他,调他去侦察队。
于是他硬是用残臂夹着砖块练平衡,单手持枪练速射,竟将匣子枪使得比双手还利索。
在1943年入党时,他残缺的左腕已能灵巧地捆扎炸药、攀越墙头,成为鲁中军区最锋利的暗刃。
而就在1944年那个致命清晨,曹世范带着战士张成利踏进于家岭的死亡陷阱。
他前脚到这伪军后脚就跟了过来,而且此时的村长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二人也已经被包围了,要紧的还是想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外面的敌人已经开始叫阵了,叫嚣着让他们投降还让他们报上名号。 曹世范闻言,示意战友张成利先别说话,而他自己则是选择混淆视听。 但是伪军两个连的兵力将小院围成铁桶,子弹把土墙凿得碎屑纷飞。
张成利右腿中弹倒地时,曹世范用残臂夹住战友腋窝,右手匣枪点射追兵。
翻越七道土墙后,他们被困在碾坊绝地。
曹世范数了数仅剩的弹药,突然用牙咬开手榴弹拉环,铁锈混着火药味在舌尖炸开。
轰响中伪军机枪哑火,他趁机拖着战友钻入地道。
从拂晓到黄昏,两人在巷道间迂回穿梭,曹世范的独臂时而撑杆跃过矮墙,时而单手投弹制造混乱。
当夕阳染红潍河时,身后留下十二具敌尸,百余名伪军竟被耍得精疲力竭,传言遇到了独臂鬼兵。
当山东军区通电嘉奖称此役创造单臂作战经典,肖华主任亲自授予单手战斗英雄称号。
而曹世范背着昏迷的战友走完四十里山路时,哼唱的沂蒙小调惊飞了道旁山雀。
这位独臂战神最后的传奇在1945年春天绽放。
为解放蒙阴城,他化装成卖薯农民,筐底藏着炸药包潜入敌营。
炸毁中心炮楼后,全城伪军疯狂搜捕,他却在巷弄间玩起“鬼打墙”,东巷打冷枪诱敌自相残杀,西街抛手榴弹引伪军火并,硬是为攻城部队撕开裂口。
两个月后的杏山子战役,当溃退的伪军扛着迫击炮逃窜时,曹世范如猎豹般空手扑入敌群。
就在他夺下炮身的瞬间,腹部连中三弹。
战友们抬起他时,涌血的伤口浸透军装,他仍嘶喊着,别管我!快追。
1945年6月23日,这颗21岁的星辰陨落。
鲁中军区将杏山更名“世范山”,临沂城头竖起“壮烈可嘉”石碑。
五年戎马,他毙敌二百一十九名,残缺之躯迸发的能量胜过千军万马。
当年盐碱滩已崛起现代化油井,曹家辛庄的孩童在英雄故居前聆听往事。
曹世范断腕抢炮的刹那,被铸成青铜雕像,残臂托起炮管,如擎起破碎山河的脊梁。
他牺牲时军装口袋里藏着一张纸条,上面是入党时歪扭的誓言,“左手废了有右手,一条命交给老百姓。
”这滚烫的信仰,至今仍在世范山的春风里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