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副师长赴前线侦察,不料途中被土匪乌斯满伏击身亡,王震大怒:“我要用大炮跟土匪们讲讲道理!” 1950年4月1日,一辆军用吉普车颠簸在从新疆了墩前往七角井的戈壁土路上。车里坐着的,是我军第六军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 这位年仅32岁的指挥员,正要去前沿阵地检查剿匪部署。车上除了他,还有机要秘书李玉庆、参谋马玉章、报务员宋万成和警卫员杨状元,一行五人,轻车简从。 罗少伟是个天生的战士。他8岁丧父,14岁被抓壮丁,17岁就毅然投身革命,从尸山血海里闯出了一条路。 抗日战场上,他夜袭日军据点,一颗手榴弹炸掉敌人指挥部,被俘后,他宁死不屈,带着战友砸死看守,夺枪越狱。 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在延安外围浴血奋战七天七夜,为保卫党立下赫赫战功。从士兵到副师长,他身上留下了七处战伤,每一道疤痕都是一枚勋章。 可就是这样一位百战名将,却没料到,最大的危险并非来自正面战场,而是潜藏在身后荒凉的山沟里。 当吉普车吃力地爬上一段名为车轱辘泉的斜坡时,意外发生了。坡顶两侧的山沟里,枪声毫无征兆地爆响,子弹砸向吉普车。 这是乌斯满匪帮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四十多名匪徒早已埋伏多时。罗少伟在车内当即大喊:“打!冲过去!”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话音未落,车轮和引擎便被子弹打废,吉普车瞬间趴窝,成了一个动弹不得的铁棺材。 五名战士被死死压制在车里,成了匪徒们的活靶子。他们奋力还击,但寡不敌众,火力完全被压制。最终,罗少伟与四名战友全部壮烈牺牲。 匪徒们一拥而上,抢走了他们身上的武器装备,扬长而去。消息传回哈密,全师震动。 这起恶性事件,也彻底激怒了新疆军区的最高指挥官王震。他明白,对付乌斯满这种桀骜不驯、反复无常的匪首,任何怀柔和劝说都已失效,唯一能让他听懂的语言,就是炮弹。 那么,这个乌斯满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猖狂? 说起来,他的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在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高压统治下,哈萨克牧民苦不堪言。 乌斯满·巴图尔揭竿而起,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骑射功夫,在山林间与军阀周旋,成了牧民口中的巴图尔。 但随着声望日隆,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他先投靠苏联,后又倒向国民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利令智昏,与美国特工马克南等人沆瀣一气,彻底沦为了妄图分裂祖国、残害同胞的土匪。 伏击罗少伟,正是他向新政权发出的最血腥的挑衅。 王震的怒吼迅速转化为雷霆行动。军委下令,务必全歼匪帮。1950年4月,我军集结重兵,并史无前例地调来了坦克和飞机,对乌斯满盘踞的阿勒泰地区展开了立体式清剿。 坦克的轰鸣声撕裂了草原的宁静,乌斯满的乌合之众在绝对的军事优势面前一触即溃。匪首本人则带着少数亲信,如丧家之犬般逃入了茫茫戈壁。 然而,正义的审判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乌斯满的末日,最终在一个叫孔庆云的战斗英雄手中画上了句号。 1951年2月,乌斯满残部流窜至甘肃、青海交界的海子一带。我军骑兵部队穷追不舍,战斗英雄孔庆云和几名战友死死咬住乌斯满不放。 孔庆云等人紧追不舍。眼看乌斯满就要逃进山口,孔庆云单人独骑,从冰湖上飞驰而过,硬生生截住了去路。 乌斯满见状,翻身下马,举着一杆长长的叉子枪就朝孔庆云戳来,两人顿时扭打在一起。 千钧一发之际,孔庆云死命掰住他的手指,打掉短刀。就在两人翻滚撕斗时,战友刘华林赶到,捡起地上的叉子枪,用尽全力朝乌斯满背上捅去。 匪首一声惨叫,瘫倒在地。两人随即将他五花大绑。经过搜身,伪新疆警备司令部的大印和数张委任状,彻底证实了他的身份。 1951年4月29日,新疆迪化召开公审大会。成千上万曾饱受其害的各族群众,声泪俱下地控诉着乌斯满的滔天罪行。最终,经法庭宣判,乌斯满被判处死刑,当场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