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中国现在敢跟美国硬碰硬?道理其实不复杂,从2018年看到今天,明眼人都看明

为什么中国现在敢跟美国硬碰硬?道理其实不复杂,从2018年看到今天,明眼人都看明白了:只要中国有任何地方依赖美国,美国就会拿这个地方卡你脖子,敲诈勒索,极限施压,硬刚美国还有赢的可能,至少能拼出活路,但一旦妥协,要么被疯狂压榨,要么被慢慢榨干,根本没得选!

近年来,国际格局剧变,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曾经奉行“韬光养晦”的中国,为何如今选择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正面对抗?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周密思考后做出的战略调整。很多人从2018年就已看清,这条路中国非走不可。

因为一旦在任何关键领域形成对美依赖,那根看似提供便利的绳索,随时会变成扼喉的锁链,勒索与施压将接踵而至。与其被动地等待被榨干,不如主动挣脱,拼出一条生路。

那中国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锻造成如今这般韧性十足的模样?

美元霸权长久以来都是美国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只要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国就会成为世界资金的避风港,而其它地方的经济也会因此而变得不稳定。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单是2022年到2023年,美国就已经提高了525个百分点的利率,仅仅5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有390亿美元的资金被从新兴市场吸走。韩国和巴西等国家的货币,都出现了严重的下跌,甚至加纳,都出现了30%以上的下跌,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偿还这些债务了。

面对这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看穿了其本质,并悄然展开了一场系统性的“去风险化”行动。

首先要促进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如今,中俄、中沙之间的石油贸易,已有超过20%采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的铁矿石期货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二,人民币支付占比也从2018年的1.5%上升至3.2%。

同时中国与数十个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直接用本国货币做买卖,有效规避了美元的汇率风险。这无异于在美元主导的金融大网之外,铺设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安全网。

在当今时代,金融战线激战正酣,与之并行的则是科技领域的命脉角逐。

前几年美国一纸禁令,直接卡住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让众多高科技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这种惨痛的经历,让中国人意识到,与其向别人求助,还不如向自己求助。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科技攻坚战全面打响。在5G技术上,中国凭借多年积累站到世界前沿,掌握了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在芯片领域,从设计到制造,整个产业链都在奋力追赶。中国并没有因此被封锁,而成为一个更加强劲的竞争者。

随着科技硬实力增强,中国也亮出了一张潜在的王牌——稀土。这种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与尖端军事装备不可或缺的“工业味精”,从F-35战斗机到精确制导导弹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意味着一旦出口受限,美国的军工生产线都可能面临挑战。另外,在农产品方面,美国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征收高税,也使其农业州受到冲击,并对美国内部产生微妙的压力。

当然仅仅拥有金融和科技的底气还不够,还需要足以保卫这一切的硬实力。面对美国在中国周边频繁的军事演习与军舰威慑,中国的回应早已不再是口头抗议。

055型万吨大驱直接出海,与对方舰队并排行驶;航母编队也走向远洋,不仅在西太平洋巡航,甚至绕行澳大利亚。

这种行动传递的信号十分明确:试图在中国家门口划定红线,就要准备好中国有能力去其盟友的地盘画圈。而这份信心,源自于现代化军力的丰硕果实,也使外部世界清楚地看到,以武力恫吓中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自身强大,中国也在构建一个更广泛的朋友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合作方案,强调平等互利。这对于长期忍受西方国家指手画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吸引力不言而喻。

如今“全球南方”的朋友圈不断壮大,东盟十国已有八成贸易使用本币结算,金砖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支付联盟。更具标志性的是,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的和解,也选择了中国作为担保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支持中国,美国孤立中国的努力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说到底美国那套“美元霸权加科技垄断”的组合拳,在中国面前已经开始失灵。

他们或许还停留在2018年的惯性思维里,以为加征关税就能逼迫中国妥协。殊不知中国早已将这场贸易摩擦,升级为一场关乎未来的科技战与金融战。

如今美国面临通胀高企,自己加征的关税最终由本国消费者买单。而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比重却在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甚至特斯拉上海工厂,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基地。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将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中,最终难免任人宰割。当今中国早已不再是处于被动防守态势的国家了。当对手挥舞着旧地图,想寻找往日的弱点时,却发现这片土地上早已建起了新的堡垒。

这场大国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为了一个更自主、更有尊严的未来。在这样复杂而深刻的变局中,中国将如何继续走下去,为自己和世界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