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初,卫立煌被软禁在南京,好友关麟征前来看望,门口的宪兵不让进去,关麟征性烈如火,一怒之下把佩挂着中将领章的军装上衣,脱下来丢在地上说:“凭这都进不了这个门,那这个不值钱的东西,我不要它了。” 1949年的南京,真不是个太平的地方。解放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国民党内部也是乱七八糟。卫立煌这人,说起来挺有意思。他是安徽人,早年跟着孙中山混,后来在国民党军队里一步步爬上来,抗战时候还打过不少硬仗,比如台儿庄战役,他可是出了大力气的。不过到了1948年,他在东北战场上跟解放军交手,辽沈战役打得一塌糊涂,丢了沈阳不说,自己也落了个“指挥不力”的罪名。蒋介石对他早就不满,觉得这家伙不听话,干脆把他召回南京软禁起来,名义上是“休息”,其实就是把他晾在那儿。 卫立煌被软禁的地方,据说是南京城里的一栋小楼,具体地址没啥详细记载,反正不是啥好地方。周围有宪兵看着,出入都受限制,日子过得跟坐牢差不多。他这人呢,性格不算太硬,平时挺低调的,但摊上这么个下场,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国民党这边呢,也没想着真把他怎么样,就是想让他老实点,别再掺和什么军政大事。 这时候,关麟征出现了。关麟征跟卫立煌是老交情了,两人都是军校出身,打仗时候没少一起出生入死。关麟征这人脾气直,火气大,在军队里有点“愣头青”的名声。他是浙江人,早年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后来也带兵打过仗,抗战时候跟日本人干得挺狠。1949年这会儿,他还是个中将,地位不算低,但他跟卫立煌的交情不是那种官场上的客套,是真打出来的兄弟情。 关麟征听说卫立煌被软禁,估计心里挺不是滋味,就跑去看他。结果到了门口,宪兵拦着不让进,说是“上面有命令”。这下可把关麟征惹毛了。他也不是啥好脾气的主儿,当场就火了,直接把军装上衣脱了,摔在地上,还撂下狠话:“凭这都进不去,这玩意儿我不稀罕了!”这举动听着挺冲动,但搁在那时候,也挺能理解。毕竟他一个中将,平时走到哪儿不是前呼后拥的,哪受过这气?更何况,他是真心想看看老兄弟,宪兵这态度,摆明了不给面子。 这事儿后来传开了,有人说关麟征是仗义,有人说他太冲动。毕竟那会儿国民党内部已经乱成一团,蒋介石忙着撤退,谁还管你什么中将不中将的。关麟征这一摔军装,等于是在跟上面叫板,但也没啥实际用处,卫立煌还是没见着。这段故事听着挺热血,可仔细想想,也挺无奈。那时候的南京,谁也救不了谁,大家都自身难保。 卫立煌被软禁没多久,南京就撑不住了。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国民政府彻底垮台。蒋介石跑去台湾之前,倒也没把卫立煌怎么样。这家伙运气还不赖,后来被放了出来,1955年还回了大陆,算是晚年落了个安稳。关麟征呢?他后来也去了台湾,日子过得不太张扬,1970年代才去世。两人后来的路不一样,但那次探望的事儿,倒是让人记住了一段真感情。 说回那次摔军装的事儿,其实挺能反映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情况。那会儿军队里派系林立,互相猜忌,蒋介石对谁都不放心。卫立煌被软禁,表面上是军事失利的问题,其实背后还有政治斗争的影子。他跟蒋介石的关系早就有点僵,东北打输了不过是导火索。关麟征跑去看他,可能也有点想替老兄弟出头的意思,可惜那时候谁也扭转不了大局。 这故事里没啥英雄,也没啥坏蛋,就是两个老兵在乱世里的一点真性情。卫立煌不是啥完美的人,打仗有时候优柔寡断,关麟征也莽撞了点,可他们那份情谊,搁在那个年代,还真挺难得。1949年的南京,啥都乱糟糟的,能有这么一幕让人记住,也不算白搭。 再说点别的,那时候的宪兵也不是故意找茬,他们也就是奉命行事。国民党这套体系,早就烂得差不多了,上头说啥就是啥,谁敢多问一句?关麟征摔军装,估计也有一肚子对这破体制的不满。他那句话“这个不值钱的东西”,听着像在骂军装,其实何尝不是在骂整个国民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