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河北一名战士双脚打滑,跌到山洞里。掏出手电筒一照,他吓得屁滚尿流:“来、来人啊!好多白骨。“战友闻声跳进山洞,以为是凶案现场。没想到,地上还有一些古怪的器皿。 刘胜,西汉景帝第九子,生于公元前165年,12岁封中山靖王,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史书说他嗜酒好色,生了120多个孩子,堪称西汉生育之王。公元前138年,他赴长安朝见汉武帝,席间慷慨陈词,诉诸侯王被地方官欺压,武帝因此下令优待诸侯,称他“汉之英藩”。 可他不爱管政事,沉迷酒宴,生活奢靡。公元前113年,53岁的刘胜病逝,葬于满城陵山,墓依山而建,仿汉文帝霸陵形制。窦绾,刘胜之妻,疑为窦太后族人,身份显赫,墓中器物精美,显示其高雅品味。她卒于公元前113年至前104年间,葬于刘胜墓北侧,墓室规模更大。 1968年5月23日,河北满城陵山,解放军工兵团施工时,一名战士不慎跌入塌方洞口,手电照出白骨与古怪器皿,战友以为是凶案现场,迅速封锁并上报。河北省文物部门接到消息,联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发掘队,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现场。队员进入墓道,湿气浓重,岩壁渗水,空间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墓道尽头是一宽阔中室,摆放青铜鼎、鎏金壶、彩绘陶器,器物雕刻夔龙、飞鸟纹,工艺精湛。铜器铭文“中山内府”与“卅九年”暗示墓主为中山靖王刘胜。考古队长推测主棺在后室,队员沿甬道深入,发现一道汉白玉石门,封口灌铁水,坚不可摧。耗时五天,动用钢钎撬开石门,后室棺床上仅剩朽木与漆皮碎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金缕玉衣,2498片青玉用1100克金丝编缀,玉片孔径仅1毫米,工艺叹为观止。玉衣下无尸骨,仅有灰褐色粉末,疑为腐朽骨灰。 考古队根据铭文推测墓主为刘胜,郭沫若亲赴现场考察,确认后推测窦绾墓在北侧120米。发掘队随即找到窦绾墓,结构更宏大,出土2160片玉片的金缕玉衣,内有女性骨骸,保存略好。墓中长信宫灯尤为精巧,宫女跪坐持灯,右臂中空吸烟尘,灯盘可调光线,设计巧妙。铜印刻“窦绾”与“窦君须”,确认墓主身份。两墓共出土10633件文物,刘胜墓5509件,多为铜器;窦绾墓5124件,含生活用具。酒器33件,铭文记录“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印证刘胜嗜酒。长信宫灯原属阳信侯刘揭,或由窦太后赠予窦绾,反映两人亲缘。 发掘历时101天,金缕玉衣揭开汉代丧葬之谜。《后汉书》称诸侯王用银缕玉衣,刘胜却用金缕,或因武帝特赐。墓中金针、银针与《黄帝内经》“九针”相符,显示汉代针灸技术。满城汉墓未被盗掘,保存完整,揭示西汉诸侯王生活与工艺水平。刘胜玉衣现为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窦绾玉衣多次海外展出,2002年刘胜玉衣列入禁止出境名录。长信宫灯获国际赞誉,彰显汉代智慧。满城汉墓为研究西汉中山国提供珍贵资料,堪称考古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