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08年,13岁潘玉良被舅舅卖到妓院,妓院老鸨嫌她狮鼻、口阔、厚嘴唇,实在是长

1908年,13岁潘玉良被舅舅卖到妓院,妓院老鸨嫌她狮鼻、口阔、厚嘴唇,实在是长得太丑,根本吃不了这碗饭!舅舅见状只好苦求将其留下,没想到却成就了她的一生伟业…… 谁能想到,这个被命运抛弃、被容貌定义为“丑”的女孩,竟会从这烟花之地走出,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留下不朽的传奇,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苦难与坚持,才能将一个看似注定沉沦的生命,化作一幅震撼人心的史诗画卷?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她的不幸几乎是伴随着蹒跚学步开始的,幼年时期,父母相继离世,留下她孤零零一人,只能寄养在那个家境贫寒、舅舅嗜赌成性、舅母又容不下她的家中,她的童年充满了胆战心惊,为了不被赶走,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杂务,拼尽全力展现自己的价值,只为换取那一点点短暂的安稳,可终究命运还是将其推到了在妓院里面干杂活和学艺助兴的道路上。 命运的齿轮在1913年开始转动,18岁的潘玉良偶遇了当时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潘赞化并非被她的外貌吸引,而是被她歌声中透露出的那份纯粹与才华深深打动,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共鸣,觉得这个女孩不该被埋没在此。 而张玉良的内心也是格外激动,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人能如此真正听懂她的歌声,这份知遇之恩远比救命之恩更让她弥足珍贵。 尽管二人暗递的秋波被在场商人识破,致使她被强行押回潘府,但这场意外的促膝长谈却成为命运的转折点,张玉良敏锐把握住改变际遇的契机,她两度屈膝恳请,终以赤诚打动潘赞化,这位开明绅士不仅为她赎身,更破例纳为侧室,随着"潘玉良"这个新名的启用,一段挣脱枷锁的涅槃之旅就此展开。 潘赞化对她不仅给予了一个安稳的家,更展现了开明的态度,积极鼓励她读书识字,没想到潘玉良天资聪颖,学得飞快,很快便掌握了基础文化知识,这为她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受丈夫影响,她开始投入精力学习绘画,这份全新的热爱在她心中悄然萌芽。 1917年,潘玉良的艺术之路正式启程,她顺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洪野,在上海美专的几年,她像要把过去所有的苦日子都补回来一样,拼命学习。 她的艺术天赋逐渐显现,画技更是进步的飞快,从内而外她蜕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四年后安徽省教育厅提供了一笔资助,让她得以远赴法国深造,她先后在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和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 在异国他乡,潘玉良彻底放开了手脚,她自由地探索,巧妙地将西方油画的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画风。 那些年她创作了大量作品,名气也渐渐在欧洲艺术圈中传开,到了1925年,她的油画《裸女》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出,立刻引起轰动,那东方韵味与西方技法的完美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更令人惊叹的是,1928年她的《自画像》一举斩获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的金奖,这不仅是极高的荣誉,更标志着一个从妓院走出的女子,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学成归国的潘玉良,满怀着对艺术和教育的热情,先后在上海美专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凭借高超的画技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当她的过往经历被彻底曝光之后,舆论场顿时为她而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露出不耻的神情,也因此她的课程遭到了抵制,无法再纯粹地讲授艺术,这使她内心备受煎熬与痛苦。 潘玉良面对这国内的保守偏见和动荡不安,为了能够寻回纯粹的艺术创作空间,她毅然决定再次返回法国,并定居巴黎,这一次的离开,就意味着她此生再未踏上故土。 在巴黎,潘玉良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之中,她的作品在法国乃至欧洲各地频繁展出,声名也日益显赫,她炉火纯青地将中西方艺术融合,不仅成为国际艺术圈里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也用画笔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户。 可事业上的辉煌却终究难以弥补人生的遗憾,远在国内的潘赞化,虽然在战乱时期仍会不时给她邮寄生活费,规劝她保护好自己,不要回国,尽力为她撑起一片天空,但两人终究是分隔两地。 1959年潘赞化在国内去世的消息传来,潘玉良闻讯后悲痛欲绝,这份深沉的思念,直至她生命的尽头都未能实现重逢,十几年后潘玉良在巴黎病逝,享年82岁,一生无儿无女,孤单地离开了人世。 潘玉良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从社会底层向艺术圣殿攀登的史诗,13岁沦落风尘的绝境,好在遇到贵人潘赞化的知遇之恩,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以及近乎偏执的坚韧品格共同作用下,她不仅突破了出身与时代的双重枷锁,更将苦难淬炼成艺术的永恒印记。 信息来源:《画魂潘玉良传》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