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太原理工大学校孙宏斌教授牵头设计研发的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新闻以“ChinaisboostingitsAntarcticresearch.Whatdoesthatmeanfortheworld?”为题,聚焦中国南极科考最新进展。
文中,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介绍“秦岭站是中国在南极南部的首个科考站…将开展海洋和陆地生态学、海冰、地球物理学和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研究”。国际冰川学会前副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ChristinaHulbe教授评价“秦岭站为应对一系列南极科研前沿挑战提供了很好的地理条件”。
据了解,今年初秦岭站已部署了一套清洁能源系统,包括:光伏、风机、储能电池和储氢设备,预计能满足该站超过50%的能源需求。诺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DanielKammen教授认为“其他科考站应学习秦岭站这一做法”。
此前,多位国际极地研究著名学者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前主席KimYeadong指出“在南极建设清洁能源平台面临巨大技术挑战,秦岭站近期实现6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成果值得关注…不仅响应了全球碳中和共识,更为南极科考站的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极地能源专家、阿拉斯加大学RichardWies教授评价“南极秦岭站已成功建成全球首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可全年运行的规模化清洁能源系统,这一里程碑式发展引领南极科学探索进入绿色新时代”。
太报全媒体记者徐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