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资本市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和财富创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上市公司则以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做基础。
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未来5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如何锻造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的新书《硬道理》,全面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要修炼,即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书中融入了375家企业实践案例。
宋志平做企业40年,掌舵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有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经验。在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任职期间,他从上市公司“运动员”转身成为“教练员”。他大规模推进的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实践入选哈佛案例库,他开创的三精管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以卓越的成绩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身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作为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桥梁,宋志平认为自己对提高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水平责无旁贷,任职6年多来,宋志平调研了5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他把近些年对众多企业的观察、思考、与企业家的交流体会,以及自己做企业的经验融汇一炉,花费大量时间与心血写就了这本新书《硬道理》。
《硬道理》全书26万字,共十章,对应的是宋志平在理论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十项修炼,这也是宋志平继《有效的经营者》之后,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章分三节,每一节里面又分为3-5个小节,全书共计108小节,每一个小节的标题都是宋志平做企业的一种观点。
如第一章治理规范,宋志平提到了公司独立性、合规经营、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在公司独立性中,他又提到了三种独立性尤为重要,即公司人格独立、治理结构独立与经营决策独立。在合规经营中,他认为三种合规尤为重要,即制度合规、运营合规、财务合规。在信息公开透明中,他提到了上市公司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按时规范地披露信息、做好业绩发布会和路演。这些归纳出来的重点与关键点都是他做企业、做上市公司董事长、做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重要经验之谈。
在第八章双循环市场中,宋志平在深耕国内市场方面提出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做好市场定位,二是要进行差异化竞争,三是要转变销售观点,也要在国内销售最好的产品,四是要扎实做好营销渠道。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他建议大家从产品“走出去”过渡到企业“走出去”,并给出了企业海外并购与海外建厂的注意事项以及抱团出海的三大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硬道理》是一本上市公司的故事汇与案例集。书中提到的每一项实践,宋志平都以事说理,用一个个小故事讲明一个个道理,全书共有200多个小案例,10个大案例。有的是他做企业的小故事,例如他如何带领中国建材在国外做好路演,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如何开拓市场的,在赞比亚是如何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人民合作的,在中东是如何化解纳吉兰水泥厂困境的。有的则是他调研企业的小故事,例如他到“蔚小理”,发现年轻的企业家们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他到贵州茅台,发现企业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他到小米,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不断动态的迭代升级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构筑竞争优势。
《硬道理》一书还就当下热点话题为企业解惑。十项修炼中的每一项,在每一章的开头部分都对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深度解读。如在第一章治理规范中,传达的有12项,包括OECD公司治理原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
此外,对于很多企业深陷迷茫的热点话题,《硬道理》一书也有指导。例如在第二章突出主业中,宋志平谈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要从竞争走向竞合。其中提到了近期热门的反内卷话题,宋志平认为,良性竞争创造价值,恶性竞争毁灭价值,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不光导致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下降,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值,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以及上证指数等,所以必须综合施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升级。具体对于如何综合施治,此书给出了政策引导、行业自律、价本利、国际产能合作等七大解决方案。
《硬道理》一书的序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院长吴晓求撰写,他评价称,宋志平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融合的写法,有趣而立体,并高度评价这本书是迄今为止一部系统性讨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著作,内容翔实、案例鲜活、观点突出,相信必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
《硬道理》不仅是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和经理人员所写,也适合拟上市公司和有志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管理者们阅读,对广大非上市公司也有参照和学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