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傻眼,俄罗斯关闭边境口岸 面对美国下达的通牒,要求在10至12天内停火,俄

美国傻眼,俄罗斯关闭边境口岸 面对美国下达的通牒,要求在10至12天内停火,俄罗斯选择了正面应对。 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关闭20个边境口岸,其中包含13个公路口岸以及7个铁路口岸,这导致接下来和乌克兰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少,俄罗斯已经做好了全方面战斗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8日,特朗普宣称对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信心,将此前50天的期限缩短至10至12天,在他看来没必要等了,因为看不到任何进展,所以缩短期限。 而这一行为也得到泽连斯基的认可,在随后给予赞赏,认为特朗普这么做可以促进和平的快速到来。之所以俄罗斯会选择关闭此前俄乌双方协定设立的20个边境口岸,不仅仅是为了全方面切断和乌克兰的来往,便于全身心投入到战斗,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现有的领土、保卫家园,而此举也可以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但各方都清楚,美国不太可能在最后期限到来后采取强制性的行动,包括对俄罗斯加征更高的关税以及大力援助乌克兰,逼迫双方停火。 因为当下双方谈判的焦点便是领土问题,俄罗斯占据着乌克兰多达5个地区,所以即便美国失去耐性,但俄罗斯如果不同意归还领土,那么乌克兰也无可奈何。 而美国如果真的想要停火,则必须要牺牲一部分乌克兰利益,届时泽连斯基以及欧洲能不能同意也得打个问号。 军事动员与防线堡垒化 关闭20个口岸是俄军“全面战争”动员的关键一环,配合波克罗夫斯克前线16万兵力集结,形成东西双向战略收缩。此举旨在切断乌军跨境渗透路径(如苏梅州乌军曾突入库尔斯克),同时加速“铁铲战术”推进——俄军每日通过工事构筑推进5公里,已控制顿涅茨克87%区域。口岸关闭后,俄后勤线将完全依赖本土及朝鲜炮弹供应(日均消耗2万枚),减少被袭风险。 经济反制与能源转向 口岸关闭同步强化“去美元化”进程。2025年中俄本币结算率达95%,俄对华油气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0%石油、16%天然气。此次关闭7个铁路口岸直接冲击欧盟能源通道——原经白俄转运的俄原油日均减少12万桶,迫使德法等国转向高价中东能源。俄方借此向西方展示:制裁反制可立竿见影瘫痪欧洲供应链,而非被动承受美关税威胁。 外交博弈与“三战”威慑 拉夫罗夫“独自抗西方”宣言后,俄关闭口岸实质是拒绝特朗普“城下之盟”。梅德韦杰夫已警告美方:“最后通牒是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步”。俄方底线清晰:仅接受包含“北约停止东扩书面承诺”及“承认俄控四州主权”的长期协议。若美强行启动100%关税,俄或升级对乌全境电网打击(7月已瘫痪基辅70%供电)。 乌克兰的生存困境 口岸关闭加剧乌人道危机。乌东部500万平民依赖俄口岸获取食品医药,现仅存3个口岸运力骤减75%。同时,欧盟因反腐问题威胁冻结297亿欧元援助,而乌军日损兵员超1300人,兵源枯竭迫使泽连斯基扩编安全局至4.1万人填补战线。乌方陷入两难:接受领土丧失或面临全面崩溃。 观点:口岸关闭揭示冲突本质——主权与霸权的零和博弈 俄罗斯此举绝非单纯军事调度,而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重构:通过物理隔绝降低西方干预渗透,强化与亚洲能源纽带,倒逼乌克兰在资源断供下屈服。但风险在于,俄经济承压已达临界点——通胀率8.9%、军工支出占预算41%,若特朗普真启动“二级制裁”,俄远东开发项目恐遭重创。最终胜负手不在战场,而在全球南方是否接纳俄能源-粮食出口体系,这才是打破西方围堵的真正破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