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刘备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演绎无数次,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让人们十分震撼和感动。但是,在《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这个标题下,我想谈的并不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关羽,而是那11个字所蕴含的思考。
这11个字是:“人在心不在,徒用关云长之名。”这句话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深意,可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句话,或许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含义。
首先,这句话中“人在心不在”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其实是后世对《论语》中“子曰:节省,是为聚之,不节省,是为散之。既聚既散,与有为矣。不违节省,不为奢靡之行,不虞于守之而民不愁。”
这句话的注释,而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让人们明白,只有心思集中,才能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诸葛亮把这句话用在这里,其实是在暗示刘备,长子刘封并没有真正做到集中精神去做事情,而只是在利用关羽的名字来招摇过市。
第二个要强调的是,“关云长之名”。这个名字,对于刘备和刘封来说,可能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是一种“强大的符号”。而对于历史和他人来说,却只是一个名字罢了。
最后,这句话最大的启示在于“徒用”这个字。徒用,可以说是一个很负面的词汇,它表达的意思是“徒有名头,没有实际内容”。当这个字出现在关羽牺牲后,出现在刘备的心里,也出现在长子刘封的行为中时,其实就是在探究一种现象:人们总是喜欢留恋一种名头,而因为目光没有放远而放弃了自己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人的心里,只有想要得到一种“名头”的念头,而对于实际工作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流露和付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导致的结果。人们总是喜欢拥有一个优美的“外表”,而不想关注和努力去实现“内容”的精华。
“外表”只是一个包装,真正的精华是内在的、需要通过实际的付出,才能体现出来的。关羽的名字只是一种符号,而刘备长子刘封的行为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诸葛亮这句话看似冰冷,但却把一个道理指出了,而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清醒和专注来说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总之,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信息,不是刘备赐死长子刘封的悲剧,也不是关羽的悲惨经历,而是诸葛亮那句简单而又震撼人心的话语。在现今的社会中,人们很少关注真正的价值,往往浮躁,只看重外表和名头,而忽略了内在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借鉴诸葛亮的思想,把我们的目光放远,才能看到更加宽广的世界,才能学会真正的付出和努力,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