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少年的恶从何来?

仝姮说影视 2021-06-15 20:36:03

等你长大了,不要忘了我,等我长大了,回来保护你。

——少年的你

我们总习惯于歌颂青春,歌颂它的美好,在大多数人眼里青春是单纯的,开朗的,活泼的,无忧无虑的,但现实的青春不总是如此。青春是少年与成人的过渡带,是孩童化与社会化的交叉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成长,也有一部分人会迷失其中或坠入深渊。这是青春残酷的一面。《少年的你》这部电影演绎出青春的残酷,主要是以写实的手法,表少年们的呐喊、彷徨、迷惘、痛苦、无措、慌乱,甚至包括暴力、犯罪和死亡。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陷入校园欺凌,因为得不到社会的帮助,最终走向犯罪之路。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是个小混混,辍学后便开始混迹街头,日子浑浑噩噩,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场霸凌中,认识陈念。因为种种机缘,小北成了陈念的保护者,并甘愿为陈念顶罪。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胆小的陈念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学胡晓蝶因校园暴力跳楼自杀,周围的人一脸冷漠,只有陈念为她盖上一件衣服,因为这个举动让陈念遭到了以魏莱茵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的小混混,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保护陈念的方式,除了默默守候外,也只能选择“以暴制暴”。这并没有根绝校园欺凌。在一次他人对陈念失控的欺凌后,意外的悲剧发生,两个少年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这部电影是想告诉我们,孩子的本性善良的,校园霸凌的出现的并不全是孩子的错,而是社会现状所导致,所以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就需社会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的全面与公平。

少年们的恶从何而来?

孩子发展,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电影中的欺凌者魏莱来自一个富裕家庭,长得漂亮,成绩好,很受学生欢迎。但诸多细节也透露出,她的家庭对她望女成凤的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她的复读让她父亲一年都不跟她讲话。正因为她在家庭中是被压抑者/被欺凌者,在父母面前过于弱势,所以到了学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中得到快感,也许这样可以解压。

冷漠的欺凌者

家庭教育不当这是欺凌者的一个普遍特征。据研究数据指出,70%的施暴者都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这种施暴家庭也可以是冷暴力,他们本身来自于冷漠的环境,从小就缺失了亲人的关心,这也让他们变得冷漠残暴。

校园环境至关重要

如果说家庭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间接因素,那么学校就是导致校园欺凌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学校是校园欺凌的发生地。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对成绩压倒一切的教育体制提出隐晦的批评。电影大量桥段呈现出了高考前整个学校压抑的状态,人人都是高考机器,好像只要不影响高考,其他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在高度功利化的教育体制下,成绩是最重要的,而对学生相关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都不重要,这些在成绩面前通通靠边站。在影片中,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不关你是否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那么她都不会管。冷漠自私的社会导致悲剧发生。

很多社会人士会问“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报警”,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告了也没用,因为整个社会构建的反对校园欺凌的防护网漏洞太多,像电影中的老师和警察都以“高考要到了”而轻松放过了那些欺凌者,这加剧了她们对陈念的欺凌。

在魏莱被害后,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带到审讯室的陈念,面对女警察的冷漠询问,她问了怀孕的女警员一句话,“你敢让你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吗”,让女警员哑口无言。因为整个社会只关心未成年犯罪,而没有关心未成年为何犯罪。

在胡小蝶跳楼的时候大多人只是事不关己的围观。包括陈念也曾是一个围观者,在同学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前,她问陈念,“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这一幕也映射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自私。

少年无知的勇敢

女警员说,小北不至于为了陈念而背上杀人的罪名。但郑易答道,“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因为他们是少年。他们对生命的无知,他们对“死亡”的态度淡漠。青春敢于付出代价,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过代价,他们不知道后果。

正因为“无知”,所以少年会空有一腔热血,为爱不顾一切,不明白后果,同样他们的作恶也不计代价,他们不像成年人会三思而后行,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甚至用欺凌的方式。

也许我们惊讶少年的残忍与暴力,但却不知他们这张白纸是被涂抹了暴力的颜色——他们邪恶得不自知。他们不知道明确的错与对,不知道怎样去面对社会,甚至不知道内心的“矛盾”该怎样去发泄,因为没有人给他们上过这么一堂叫“人性塑造”的课。但往往这么一堂课比任何课程都重要,它决定你在社会上的生存方式。

《少年的你》不仅仅是纯粹的写校园暴力,它也不仅仅是一部残酷的青春电影,它更是一部反应社会现象的教育片,如果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善意的引导,学校更注重一些社会法治,道德,人性等教育,社会多给与他们一些温暖,多一些制度上的要求,我想这样未成年犯罪就能减少很多,校园暴力也会不复存在,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0 阅读:34
仝姮说影视

仝姮说影视

喜欢看电影,希望大家多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