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长久的历史上各个朝代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农民这一角色在促进时代更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朝代想要长治久安去,首先一定是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能够让百姓能够自食其力,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因为一旦帝国的百姓食不果腹,忍饥挨饿,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时,就会愤然起义进而放手一搏与统治阶级拼个你死我活,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事例很多,但是历史的局限性,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
其中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就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相比于大多数农民起义者而言,他的起义进行的时间还是较长的,李自成还曾威胁崇祯帝:答应这3个条件,我立刻退兵称臣,崇祯帝:朕还是死吧。
带兵起义,势如破竹明朝末期天灾人祸接连不断,靠老天爷吃饭的农民,因为天灾的原因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加上明末政治的腐败,官员对百姓的压迫,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李自成因为家庭贫穷而从小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另外家中还欠了许多外债,李自成经常为被恶霸逼还外债的压迫与威胁担惊受怕。穷困潦倒的家庭迫使李自成很早地就为地主放羊,靠拿取微薄的薪酬补贴家用。
在李自成21岁那年,国内已经有多处地方因农民不堪压迫,选择了起义,李自成当年也因为受到一名驿卒欺辱而反抗,一怒之下打伤了驿卒,迫不得已过上了逃亡的生活。农民起义在进行到1928年时,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人也纷纷起兵响应。
两年后李自成又因看不惯当地的一个官吏剥削百姓,而暗杀了那位贪官,之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来反抗当时明朝的统治。
1635年时,明朝派出了更多的军队来镇压这些农民起义,当时多地的农民起义力量较弱小,之后这些领导农民起义领导人,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决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能够有优势对抗明军。
之后在1635年,河南荥阳闻讯而来的就有13家起义团体,13家起义军组成了大团体后,也在一起商议应敌之策。
起义军团结起来后,对抗明军的效果也更为显著,李自成在那期间内也由原本的一个普通起义者变成了领导人,在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更是自称闯王,掌控着一方土地。
在李自成看到当地的农民,因为受到明朝严重的税负剥削而生活艰难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时,也让当地百姓能够接受他,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该口号的提出使李自成甚得民心,得到了更多民众的支持,他的起义军也被壮大了力量。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民心的李自成在向京城攻去的路上也更加顺利。最终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已到达京城城下,正当李自成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京城自称为王时,李自成的谋士却告诉他,切勿轻举妄动。
虽然成功即在眼前,但李自成也面临着巨大忧患。因为当时除了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外,大明境内还有其他势力较小但不容忽视的起义军。另外,关外的满洲人也时刻在关注着明朝局势的变化,想要抓取有利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如若那时李自成直接选择攻城,必然会实力大损,那时他们也再无实力能够对抗满军。之后取得的胜利也可能会功亏一篑。李自成认为谋士所言极是,因此听从谋士的建议决定先与崇祯皇帝谈判,以求能够继续积攒实力,在日后寻找有利时机取得王位。
为取胜利,提出谈判当时李自成派遣了投降的一个太监进入城内和崇祯帝秘密谈判。李自成提出要想让他从城门外撤军需要满足他的三个条件。一是割让明朝西北一带的土地给李自成,并封李自成为王,且不受崇祯皇帝的统治。
这一条件可以说是对崇祯皇帝非常不利的,因为割让西北一带给李自成相当于割让了自己国家的土地,培养了一个日后与自己抢夺国土和权力的皇帝,这也只是延迟了他被灭国的时间。
第二个条件是要求崇祯皇帝负责李自成起义大军去往西北的全部费用,这笔费用不是小数也不是可以轻易拿出的。
第三个条件是李自成提出在满军进攻明朝时可以出兵援助,但他会独立领导其军队,并且不受其统治,也不作为其臣子。
条件苛刻,果断被拒以上三个条件,崇祯皇帝如若满足李自成可以说是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大患,日后还可能被李自成控制了自己。因此崇祯皇帝认为如若答应李自成这些苛刻条件,在他死后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他皇帝的尊严也将无处安放,天下的百姓又将如何看待他。
但最初的崇祯皇帝也并没有下定决心,拒绝李自成,毕竟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如若拒绝,被灭国只是几日之时,如若现在答应李自成的三个条件,或许还会有翻盘的机会。
但崇祯皇帝并不想当这个割让国土的罪人,这可能遗臭万年,因此纠结之下崇祯皇帝询问了大学士魏藻德的意见,大学士魏藻德对于这种决定国家存亡之事,也并不敢轻易判断。
因此他被皇帝问话后,也只是静静地跪着一言不发,之后崇祯皇帝也明白大学士的意思,因此崇祯帝说:朕还是死吧!此句一出即表明崇祯皇帝并不同意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李自成得知消息后,自然也就如此前他所说,决定攻打城门。
当时城内知道皇帝放弃挣扎之后,对抗的士兵也早已士气全无,城门也很快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在拒绝了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后,就慌忙安排了太监护送太子出城,以保留着自己的后代安全,想要之后太子能够复兴明朝。
当时崇祯皇帝自知自己已无逃生希望,因此召集了宫中所有的女眷,并亲手将她们杀死,为大明殉葬。之后,崇祯皇帝带着一位太监来到了一棵槐树下,选择自缢而死。
小结:崇祯皇帝的死可以说是比较凄凉的,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也比较尽心尽责,但因为在他继位时大明王朝早已因为前任皇帝的错误政策而千疮百孔,所以即使崇祯登基之后铲除了阉党,宵衣旰食,但已经无法挽回明朝的败落之势。
另外,崇祯皇帝在面临可以存活的机会时,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提出的三个条件,也是有一定骨气的,宁愿灭国也不愿将国土分给异姓。
而明朝最终呈现如此败落之势,也是因为前任皇帝的不当统治,使得百姓被压迫得无法喘气,致使众多农民无奈选择起义,而不得民心的大明也已是强弩之末,束手无策了。
可见任何朝代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如水,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真正为国为民着想,国家才会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