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事工业十分落后,不仅不能自主研发轻重武器,就连士兵最基础的单兵装备有很多都得依赖进口,就比如对作战人员最重要的军用钢盔。
在抗战期间我国使用过的钢盔大约有5种。
其中4种是引进的,另外1种则是缴获侵略者的。
那这篇文章就来说说抗日战争中,我国使用过的5款钢盔都是什么型号。
1、英制托尼MK.II型钢盔这种钢盔的别名也叫做“锅盖”MK.II型或者“飞碟盔”,这是英国在一战期间MK.I型“飞碟盔”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一个型号。
早在抗战之前我国就曾大量引进此款钢盔,例如桂军、粤军、西北军以及少量的川军都装备了引进英国的MK.II型钢盔,早期的中央军在美有换装德制装备的时候,使用的也是这款钢盔。
英国的MK.II型钢盔在外形上和之前的MK.I型相差不多,最大的变化就是MK.II型增强了头部的防护性,同时又修改了里面的内衬和头盔吊带。
相比MK.I型,整体的防护性和佩戴舒适性更强,而且还可以在头盔上加装伪装网,能通过伪装网在上面挂装各种树枝杂草,以便增强伪装性,不过国内引进的MK.II型钢盔,大多数都没有加装伪装网,而且连头盔罩也没有定制,只有在缅甸少量远征军的MK.II型钢盔上增加了伪装网。
2、德制M35型钢盔M35型钢盔在抗战中的国内不多不少,主要装备嫡系中央军部队,尤其是德械师部队使用的最多。
德国的M35型钢盔也算是现代化钢盔的鼻祖,这个是基于一战时期的M17系列钢盔改进而来,保留了上一代的基本轮廓,但将帽檐和头盔整体进行了缩小,使其看起来更加协调。
M35型钢盔做工也很好,使用一整块金属件冲压而成,头盔侧面还增加了通风口。
钢盔内部还有使用皮革及海绵制作而成的吊篮,这样会使钢盔与头部贴合,在高速移动和剧烈运动中头盔也不容易掉落,也不会向两侧倾斜。
虽然这是德国人设计的东西,但是在抗战中也很适合中国军人使用。
3、法制亚德里安M1915型钢盔也可以叫做“亚德里安盔”,或者“M1915型亚德里安钢盔”,这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并装备军队的一款钢盔,这也是法国的首款现代化军用钢盔。
此款钢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很出名,先后被30多个国家装备并仿制,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很多,主要被云南地区的滇军部队采用。
亚德里安钢盔的外形比较独特,看起来就像现代的消防帽,并且钢盔的帽檐很长,顶上还有一块凸起,这样设计是防止在近战中被敌人的刀砍伤头部,而且凸起装置的侧面还留有透气孔,使其钢盔具有透气性,戴久了不会闷热。
钢盔里面还有一层使用皮革制成的吊篮,佩戴会比较舒适,而且还能贴合头部,在剧烈运动时还能起到防止头部受到碰撞的作用。
这种钢盔重量大约在0.765公斤左右,重量比较沉,但防护性还可以,虽然不能直接抵挡子弹的攻击,但能抵挡一定的爆炸冲击力或者手榴弹和炮弹的破片。
4、美制M1型钢盔在抗战末期,也就是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央军方面开始引入美式装备,其中就有不少美制M1型钢盔。
这个M1型钢盔也是二战中美国军队大量装备的一个型号,当然也是美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军用钢盔,在40年代初期开始列装美国陆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进入二战后基本全面换装完成。
美国的M1型钢盔很舍得用料,和德国钢盔一样,整体使用一块钢板冲压而成,四周没有任何焊接和连接的地方,防护能力非常好,能有效的抵挡爆炸所产生的破片或者冲击力。
由于M1型钢盔的成功,从二战一直使用到90年代,而且在二战末期也有多个国家开始引进并仿制,不过在抗战中的中国并不是很多,主要装备抗战末期的中央军部队,还有一些装备了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直到解放战争国军才开始大量引进。
5、日制九零式钢盔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军都缴获了很多日军的九零式钢盔,尤其是在八路军当中,有少量的钢盔被拿出来继续使用。
日本的九零式钢盔在1930年左右问世,被日本人称为“九零式铁帽”,30年代开始大量装备侵华日军,基本上也成了日本军队的一大标志。
但由于日本资源匮乏,缺少钢铁,所以生产的九零式钢盔相比欧美国家的军用钢盔防护性要差一些,不过这种钢盔结构设计的比较合理,也很适合亚洲人的骨骼。
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缴获的日制九零式钢盔继续被解放军使用,一直装备到80年代直到国产第一款80式钢盔问世后才被彻底淘汰,而且国产的80式钢盔,在设计上也是极大程度的参考了九零式。
以上就是抗日战争中我国用过的5款军用钢盔,如果文章当中存在错误,还希望懂的读者纠正指点,别忘了关注,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