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东,大部分人脑子里可能都会冒出“火药桶”三个字。但最近的一连串事件,似乎让这桶“火药”炸得更加猛烈了。
深夜空袭、导弹威胁、局势突变,甚至连一向“插一脚就走”的美英也开始持续上场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看似四分五裂的冲突背后,究竟有没有一双手在有意搅局?又或者,这只是所有参与者各自表演的一场没有剧本的“混战”?
要说最近闹得最凶的,胡塞武装无疑是“人气最高”的角色。如果说几年之前他们还只是坐在山里打边鼓的小型武装组织,那如今他们堪称“大佬化”。尤其是他们掌握了一种名为“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的武器。
这种导弹厉害在哪儿?简单说,就是它能突破以色列的“铁穹”系统,甚至连美国大名鼎鼎的“萨德”系统也拿它没办法。
去年12月下旬,胡塞还真干了一票大的,用这种导弹打中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这一战让很多人后背冒冷汗:不是胡塞武装太聪明,而是这高超音速导弹确实棘手。让人不禁思考,这类武器一旦成为“非国家行为体”的标配,那以后的局势真是没法控制了。
不过,这事儿的本质更值得琢磨——这些导弹从哪来的?是胡塞“自学成才”?还是某些势力在背后提供技术支持?这种问题,虽没有答案,但确实值得推敲。如果一个小规模武装团体能进化到这种程度,那中东其他势力是不是也会蠢蠢欲动?
胡塞的导弹威力摆在那儿,美英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1月8日深夜,美英就对胡塞武装的军事基地展开了长达七轮的空袭,目标是所谓的弹药库和导弹制造基地。美英一方把这次行动描述成“精准的报复”,毕竟胡塞最近还试图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发起袭击。可以说,这次空袭,是双方剑拔弩张的“延续”。
但问题来了,这种一时的军事打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美英在中东的行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能摧毁几个军事目标,但长期来看,可能反而会激怒胡塞武装,让他们抱着“豁出去”的心态进行更猛烈的报复。
说白了,局势已经复杂到“打不出头”的地步了。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它就像一辆失控的列车,没人知道它的终点在哪儿。
如果说美英是中东的常客,那以色列绝对是“最不怕事”的那个。这次,美英空袭胡塞武装,以色列也扛起了武器,宣布加入打击行动。他们的理由并不难猜:胡塞的导弹威胁到了以色列的安全,出手是“迫不得已”。
但细一想,以色列的动机恐怕没那么简单。参战的同时,以色列也在悄悄追求自身利益。一方面,他们希望削弱胡塞武装,减轻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他们也试图操作国际舆论,让大家认为他们在“站正义的队伍”。可是,这种搅局行为,真的能稳定局势吗?恐怕只会让水更浑。
在中东这张地图上,叙利亚是不可忽略的一块。经过多年的内乱和冲突,阿萨德政府的垮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可没想到,这场战火还没熄,西方国家又悄悄地重新布局了。最近,法德欧盟开始讨论放宽对叙利亚的制裁,还打算援助叙利亚的新过渡政府。这股热情,是出于“人道主义”吗?
未必。从战略角度看,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新态度,很可能在为削弱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铺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入巨大,从军事到经济,但阿萨德的倒台无疑对俄是严重打击。趁着这个机会,西方借助叙利亚新政府“翻盘”,确实可以把皮球踢回俄罗斯脚下。
只不过,以往的历史一再证明,新“操盘手”进入中东的棋盘后,往往会带来一波新乱局。叙利亚将来会如何,真的不乐观。
说到中东的持久冲突,巴以问题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儿。最近,以色列对加沙地区进行了空袭,造成了31人死亡的惨烈结果。与此同时,美方正试图推动巴以和谈,但问题是,枪声和谈判能否真的共存?
以色列的“以打促谈”策略,乍一听好像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效果恐怕适得其反。军事打击不会让哈马斯退步,反而会让对方更强硬,以博取同情和支持。而对于普通的巴勒斯坦民众来说,这种暴力循环不仅不会化解矛盾,反而加深了联合反抗的情绪。
在这乱成一锅粥的局势里,俄罗斯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一边是自己插手参与多年的叙利亚内战,另一边则是被乌克兰问题死死拖住。阿萨德政府如今倒台,俄在叙的影响力势必锐减。而叙利亚的“变天”会否进一步加剧俄罗斯在中东的孤立?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西方势力显然把目光锁定在俄罗斯在中东的“象征性胜利”上。假如叙利亚的新政府转向亲西方,或者直接在西方“呵护”下成长起来,俄罗斯的苦心经营算是彻底打了水漂。而中东乱局的复杂性,让俄罗斯几乎无路可退。
没人能说得准。现阶段的中东,更像一个被人为搅乱的“绝地生存”战场:每方势力都在押注,都在试探。胡塞的导弹、美英的空袭、以色列的搅局、叙利亚的变天……哪一头都不轻松。
但有一点很清楚:在这个“火药桶”里,火花虽不太大,但燃点总是低得叫人害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