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25日,毛主席在武汉接见了华国锋,两人在专列上展开了谈话。
此前,华国锋辗转全国各地考察农业生产,发现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一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毛主席很喜欢他的踏实认真,却说他不能满脑子都是农业,还要考虑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否则什么时候“脑袋掉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在进一步的谈话里,毛主席就告诫华国锋,要他过问军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毛主席和华同志
于是,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华国锋兼任了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因故可以不到会。
毛主席一直倡导党员干部要“做老实人”。他对“老实人”的定义是实事求是以及忠于党和人民。在毛主席看来,华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也因此他对其多有喜爱和看重。
毛主席和华国锋的第一次相见是在湖南。
当时是1955年,毛主席到湖南视察,在那里接见了一些当地的干部,华国锋就在其中,向毛主席汇报了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的情况。
毛主席每一个问话,他都能应答得出来,显然是下了真功夫。
毛主席看出他勤于思考,工作负责,称他为“父母官”,和他交起了朋友。
华国锋也接受了毛主席的邀请,到北京观看了阅兵、游行,还列席了中央全会,听了有关全国农村合作化问题的大讨论。
华国锋返回湖南后,毛主席也没有忘了他,每年回湖南都会特地接见他。
华同志
甚至,1959年,毛主席回长沙请人吃饭,还将此事交给了华国锋来安排,毫不掩饰对他的亲近和信任。
华国锋在湖南工作了20余年,一直以身作则,深入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和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为建设新湖南做了突出的贡献,毛主席更觉得他“讲老实话,是老实人”,对他多有支持和提拔。
1967年,特殊形势下,毛主席的多次过问和关怀,还将华国锋从一场致命危机中解救出了出来。
那时,湖南省军区的领导班子已经陷入了瘫痪,华国锋更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任上遭到了绑架。
幸有毛主席多次过问,有周总理亲自安排,华国锋才经到湖南省主持“三支两军”工作的詹才芳将军的解救,免于一死,被安全护送进京。
有过这么一个经历,毛主席也对华国锋的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1971年,毛主席亲自将华国锋从地方“捞”上了中央,提名他到国务院业务组担任副组长,受周总理和李先念的领导,负责财贸、农业、值班室等工作,既把他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又给了他更大的历练的机会。
只是,华国锋本人却是对紧张的局势没有多少了解。1971年,他奉周恩来之命一直辗转全国各地考察农业生产,被毛主席召至湖南时,对着毛主席也是满口的“农业经”。
我国是农业大国,毛主席一向很重视农业生产,见华国锋详细汇报考察中发现的农业问题,他没有打断,耐心地听完了汇报,还作了讨论。但他也不免觉得华国锋太过“游离事外”,担心他忘了关注局势变化,恐怕他被卷入争端丢了性命。
毛主席要他“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特地将他兼任了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其实就是想要他得到军队的庇护,让有心人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华国锋的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一直让毛主席很是满意。早在将华国锋调至北京之时,毛主席就已经选定他来当自己的接班人。因此,除确保华同志的安全外,毛主席还致力于使其在中央崭露头角,让他得到周总理等人的信任和倚重。
因此,1971年8月,在湖南的此番谈话中,毛主席还向华国锋作了一些涉及到林总的重大讲话,并指示他不要去江西,直接回北京,把这些讲话内容“只同总理一个人讲”。
华国锋给周总理带去了毛主席南巡的讲话内容,使周总理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详细地掌握了毛主席的意图,在事发时、事发后能有及时、准确的应对。
周总理也越发认识到华国锋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意识到毛主席选择华国锋的决心,对华国锋更加倚重。
周总理
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支持下,1973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华国锋同毛主席、周总理坐到了主席台第一排。同月,52岁的华国锋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3年后,毛主席病情越发严重,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失去了毛主席的支持,却能果断地下决心和叶剑英、李先念展开合作,以最小的牺牲结束了十年动乱。
这是华同志的一个大功绩,再一次表明了毛主席“慧眼识英雄”。
华国锋谦虚、稳重、诚恳,有民主作风,在过渡时期,他为局势的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只是,华国锋缺乏主抓经济的过程,缺乏具体经济工作经验,想要领导今后国家的发展工作存在了一定的困难。
于是,1980年,59岁的华国锋主动辞去了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
辞去职务后的华同志虽然深居简出,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2008年8月20日,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