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夺权登基颇有争议,但他开创的科举制度却沿用了上千年。
有人可能不知道,杨坚是从与他毫无亲戚关系的宇文家族手中夺取了皇帝的宝座,成为隋文帝。
他开创的科举制度绝对是一个无比伟大的发明。
从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开始,隋朝之前的王朝选拔官员主要是在士族大家中,通过举荐等方式任命。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经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在隋朝之前,每个王朝的官员几乎都被世族垄断,平民百姓很少能够参与朝政,这种选拔制度对皇权有着巨大的危害。
东汉末年,诸侯征伐不断,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表面上看,这是各个诸侯在争夺大权,但实际上却是士族之间的战争。
每个诸侯都代表着不同的士族大家,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几乎都集中在士族阵营,普通平民家庭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了国家各个机构的权力被士族掌控,皇家宗室更像是士族的代言人,皇帝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触及士族利益,整个朝廷的官员就会联合抵制。
在隋文帝的年代,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隋文帝认为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方法来选拔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于是,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度。
科举开始于隋文帝时期,当时平民与贵族的录取还有一定比例协定(在众贵族的坚持之下),发展到唐朝时就已经相当成熟了。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政府官员,为中国提供了一批批得力的人才,领先于世界数百年。
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的想法并非一蹴而就。
他曾多次尝试改革选拔人才的办法,但都未能成功。
最终,隋文帝决定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他颁布了诏令,规定每个州县都要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学习经史、诗赋、杂文等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隋朝时,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再问门第。
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杨坚开了科举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官不再问门第。
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下,人们可以通过参加考试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而不再是通过出身或家族背景来决定自己的前途。
这种制度为那些有才华但出身贫寒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隋朝之后的王朝,出现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官员不再是世族子孙的特权,平民百姓也有机会鲤鱼跃龙门,成为国家官员,开创了封建王朝以才取士的先河。
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则不同,这种制度之下,全天下的平民百姓都有机会成为国家的管理者,这不仅为朝廷增加了人才的数量,最重要的是打破了士族对皇权的束缚。
皇帝可以很多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革国家制度,即使损害了士族大家的利益,只要有益于寒门百姓,那么这些寒门士子自然会成为维护皇权的先锋,和士族实力对抗,使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和庞大。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隋朝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科举考试,隋文帝选拔了许多有才华的人才,他们为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举制度也促进了社会的流动,让那些有才华但出身贫寒的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的想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科举制度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了大量人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的故事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隋朝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那些有才华但出身贫寒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科举制度”对皇权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后世历朝历代都在沿用这一制度,直至清朝末年才废除。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方法,延续了1000多年。
看了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登风逐浪
隋文帝的科举隋炀帝的大运河,一个名传千古,一个万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