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讲述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战史系列的第一期。将先把视角拉到二战爆发前,看一看德国人在空军刚诞生的年代如何看待与应用飞机这一新兴战争工具?
(本期全文约110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当第一批飞行先驱驾驶着他们的冒险机器冲向天空时,他们给军事指挥所带来的这种革命性的突破,是自有组织的战争行为在大约5 000年前出现以来,任何事件都不能够企及的。对第三维的占领带来了完全崭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甚至今天,有些军事专家仍然醉心于通过飞机和导弹来决定战争的胜负,并避开传统的“人对人”的战斗以及持久血腥的拉锯战。
在航空业的发展史上,飞行的梦想从一开始,并且也一直是航空业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和技术使梦想变成了现实。勇敢的男性—--时至今日,女性在这一领域仍很少——作为“试飞员”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商人们创建了崭新的工业领域,军事家们试验着空中飞行在民用之外对军事有何用途。空军的产生标志着一种新的兵种的诞生,并耗费了越来越多的军费支出。但在这之前,这一切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道路,大国最终获得了相似的解决办法和理念。
19世纪末,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强国得以建立和维护空军。飞行方面或是技术的单方面的成就并不能保障胜利,作战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标准化战斗机的系列产品才是战争胜利的保障,才能够在空中作战和对抗对方的空中防御中占有优势。仅仅用了20年时间,轰炸机连队就能够在几分钟内歼灭敌人一个师,破坏对方的全部军事设施,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对威力潜能的这种想象虽然从一开始就有,但技术-组织上的实现却用了比人们的预期更长的时间。有的时候,它们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能力。经济上的障碍以及在所有军队中都广泛存在的保守主义同样需要克服。隐藏在保守主义之后的当然不止是无知愚昧和顽固狭隘的本位思想。空战的发展也尤其改变了传统上对战争的理解。
1903年12月17 日,飞行先驱奥维尔·莱特在小鹰市进行首次驾机飞行。
道德界限的突破在军队里的实现并没有比在民间领域的实现来得更快,并且它的发展既非直线发展又非未遭受异议。空战激进分子不断受到制止或者是走入被证明为死胡同的道路。他们最大的支持来自于同时进行的关于全面战争的讨论。自美国内战以来,欧洲大国均不无忧虑地认识到,未来的战争将会升级为全面战争。所有的人都希望避免日益明显的战争的军事化和极端化;人们担心这对整个社会结构可能带来影响。因此,在世纪之交,俄国沙皇倡议召开了海牙会议,并制定了旨在阻止战争的规则条款。条款里并没有提到空战;但是仍然有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为一种想法着迷,那就是,通过对所有作战力量的全面机动化而在战争中胜出。在这种期待和恐惧的矛盾情绪的支配下,世纪之交后不久,各国就开始了军备竞赛,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的灾难”。
1911年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意大利人就用手投掷炸弹,这种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还是一种通行的作战方法
1903年 12月17日,美国人奥维尔-莱特的首次驾机飞行很快吸引了更多的飞行先驱。但他们简陋而且容易损坏的飞机却很难让人联想到给人类带来恐惧的携着巨大的火舌冲向人群的巨龙。1911—1912年,在北非,20架意大利飞机在对土耳其的交战中首次参战,但这首次的参战却更显得十分有趣。虽然,飞行员成功地用手投下了几枚小型炸弹,但在军事上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在飞机首次参战三年以前,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曾首次在书中对空战的可怕威力进行了想象,在他当时的想象里,由于敌人的飞艇对英国海军以及首都进行了无情的轰炸,英国被迫投降。在德国,和平主义者贝尔塔·冯·苏特纳对“天公的野蛮化”进行了诅咒。
其他的同时代人则推测,空军的发展或许会导致目前存在的所有军种的解体。早在1900年,德国伯爵齐柏林研制的飞艇就在博登湖畔起飞,并引起了德国及法国总参谋部的极大关注。德国人认识到了这种续航距离非常远的飞行器带来的机会;它能够帮助骑兵队进行远距离侦察,同时还可作为战略性武器进行使用。
1909年的齐柏林飞艇,在当时一种新式的“战争武器”
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对飞艇持怀疑态度,更愿意专注于飞机的研制以抑制法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但在德国皇帝及军部的干预下,他只好在1912年说服自己相信,德国只需要对齐柏林飞艇进行完善,这样德国就拥有了一种在战争伊始就给敌人以“首次和有力打击”的战争工具。
对飞行的先驱者们来说,军方成了最重要的有购买兴趣者。当德国人将希望寄托于飞艇之上时,法国人却看到了飞机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他们试验用飞机对飞艇进行反攻、投掷炸弹。而德国人是在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才开始尝试利用飞机进行作战。到1914年8月,除5艘飞艇之外,德国已拥有232架飞机可供使用。在同一时间,法国拥有165架飞机,英国则拥有63架,而俄国是263架。德国是在空军就数量而言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在空战方面可谓是“对情况估计错误”——同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相似的方式得到了重复。
面临着投入作战的数以百万计的部队,没有人会真正期望这5架德国飞艇能够给敌人带来“致命性的打击”。柏林的总参谋长相信德国部队能够快速胜利进军比利时和法国,他甚至在1914年夏末的时候还认为德国能够在地面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当战争陷入阵地战,战争带来的损失达到超乎想象的程度以及战争经济被耽搁的机动化必须得到弥补时,德国开始寻找其他战胜敌人的战争工具,并在所有可以想到的领域进行试验。喜欢思索的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均得到了军方的关注。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了成功的封锁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来德国“祖国防线”的崩溃。封锁战中,潜艇的使用功不可没。阵地战由于机关枪和大炮的出现而越来越惨烈。士兵们的战壕越挖越深。
1914年12月13 日,法国空袭弗赖堡(素描画)。
为了能在前线有所突破,重新在运动战中--决胜负,德国总参谋部寄希望于著名的化学家弗里茨·哈伯。1915年4月,毒气的使用标志着现代大规模杀伤武器历史的开始。虽然人们也制造生物—细菌武器,但只是把它作为破坏性的工具小规模用于敌人后方。当时,军事上大规模的使用还是超出作战双方决策者的想象力的。除对实践运用技术方面的各种考虑外,更多的是对伦理道德以及对平民的考虑。
在化学武器领域,法国人已经有了个别的经验。但在德军发动的伊普雷战役中,德国人大规模使用毒气取得了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巨大成功,但他们却未能把这次成功扩大为前线战事的突破。这种新的战争方式展现了现代工业化战争的可怕,它的野蛮程度远离了传统的骑士战争对战争的设想。由于当时的毒气是用炮弹或是吹放钢瓶释放的,所以当时殃及的只是邻近的阵地。但没用多长时间,为空战制造武器的想法就已经成熟,这种武器确实带来了军事史上的革命。
1915年初,德军总参谋部竭尽全力,要将空军最终发展成为有战斗力的兵种。在战争刚开始的几周里,临时拼凑的空军部队损失惨重。他们主要用于侦察和指挥射击,取得的战果有限。通过大胆的改革,最高统帅部获得了转折。几乎是没有限制的资金投入鼓励着企业快速生产系列飞机。同时,飞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高速的提高和改善。一直到现在,空战再也没有获得它在起步阶段所获得的飞速发展。
在一战中,德国和奥匈帝国等中欧诸国把它们的飞机年生产量从1418架(1914年〉提高到21 360架(1917年),共计拥有53 222架飞机。而对方在1914年的飞机拥有量为1321架,还可谓持平,但1918年对方的拥有量就高达75161架。协约国可用于战斗的飞机数量几乎是德国的3倍(138685架)。在研究新的战斗方式和新的技术方面,德国人和法国人并驾齐驱。空军部队主要在战斗区域支持地面部队的战斗,并且采用了崭新的战术。不久之后,以有“红色男爵”之称的战斗机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为代表的空中的骑士豪侠也掌控不了局面。战争的工业化和非个人化并没有把空战作为例外,空战逐渐变成了空中的阵地战。
在战争开始时尚不明朗的对可能发生的轰炸战的设想很快变得具体起来。1914年11月,法国组建了一支专门的轰炸机部队。在法国对弗赖堡、路得维希港和卡尔斯鲁厄的袭击后,英国也对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的个别军事目标发动了进攻。于是,最高统帅部有时也利用在奥斯坦德建立的专门的空军部队对法国的港口城市进行袭击,甚至袭击了多佛。但由于飞机航程短,而且承载能力差,所以它们的效果非常有限。
休-特伦查德
1915年,英国空军联队的领导者,休-特伦查德创制了针对敌人后方进行系统化轰炸的初步计划。轰炸目标是敌人连接前线及前线附近重要军事设施的交通线。法国及英国飞机对洛林一卢森堡的工业区进行了系统的大轰炸,一战中英法投下的炸弹的一多半被投在了这一地区。另外一个重点地区就是摩泽尔和萨尔河地区的工业区。慕尼黑、汉堡和埃森这样的大城市只不过遭到了零星的进攻。
德国轰炸机的研究停滞不前;人们仍然对齐柏林飞艇执行轰炸任务寄予过高的期望。人们天真地认为,20架定向飞艇在一次的进攻中就能让巴黎或是伦敦燃起根本无法扑灭的熊熊大火。火海战术的想法产生了,但具体的实践却远不如人们的想象。1915年5月31日,伦敦第一次遭到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截至年底,德国人共向英国投掷了35吨炸弹,造成208人死亡。在由于天气原因而进行了一个冬季的暂停后,1916年轰炸再次升级。齐柏林飞艇共进行了123次轰炸,投下了120吨炸弹,造成193名英国人死亡。但德国人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英国的空中防御配备有战斗机飞行中队、高射炮、灯光和气囊封锁以及观察哨,这一切给齐柏林飞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柏林方面决定停止这种旨在打击对方人民士气.的远程空战。而对于打击对方士气,军方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英国的饥饿封锁在德国的效果日益明显,在凡尔登和索姆的血战也没有打破僵局。所以,德国希望利用无限制潜艇战对英国实行反封锁来饿死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轰炸瓦解英国人的士气。这一次,德国人寄予厚望的不再是齐柏林飞艇,而是哥达GIV型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的载弹量虽然不如飞艇,但拥有有力的防御武器和更优良的飞行性能。同时,由于它们的目标小,可以在白天进行更加有效的进攻。
对伦敦的重要-战,德国准备了几个月之久。1917年6月1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开始了。17架轰炸机对泰晤士河边的这座城市里的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造成162人死亡。几个城区陷入恐慌。尽管轰炸带来的损失相对不算很大,但英国人还是惶恐不安,并且要求军方除了要加强防空,还要对德国进行报复性反击。为保护首都,空军不得不从前线撤回。在7月7日对伦敦进行了再次轰炸,并造成了更小的伤亡后,哥达轰炸机还把炸弹投向了英国东南部,但对英国东南部的轰炸却很快停止,因为德国自己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
以下来自于一位从英国的拘留营回国的德国商人在1917年12月2日写给海军参谋部的报告:
空袭所带来的物质上的损失并没有它在打击士气方面取得的效果那么明显,轰炸机尤其能够打击对方士气。你们了解不到伦敦人的神经质。一旦出现空袭即将来临的谣言,所有的防空洞就马上变得拥挤不堪,以至于交通停滞。交通——这是战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完全瘫痪了。夜间空袭的效果尤其明显,简直难以描述。歇斯底里的妇女乱喊乱叫。在最近实施的连续轰炸后,伦敦的状况简直是完全疯狂。我很遗憾,空袭那时停止了,我确信,如果空袭继续下去,英国政府就会被摧垮了。
1917年,德国利用哥达式飞机(这是一架G-Ⅲ型飞机)从空中打击法国和英国东南部,这是军事史上的革命
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在对巴黎和伦敦进行的夜间空袭中,德国有时也尝试使用新的大型飞机。为了逃脱截击机,人们使用了相对飞得更高和更快的飞机。对巴黎进行轰炸时,在共计483架轰炸机进行的28次系列轰炸中,只有37架能够突破猛烈的防空射击。237名法国人死于轰炸。而同时,在协约国的2778架飞机对德国后方进行的657次轰炸中,死亡的德国人为381人。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夜间轰炸机,英国轰炸了德国的潜艇基地、车站和工业设施。
空战在1918年达到高潮。协约国进行着彻底的空中手术,并不断扩大作战区域。与英国东南部的空中防御正相反,德国空军则不得不保护从叙尔特岛到勒尔拉赫的一个比英国大得多的领域,这不管从人力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德国人无法承受的。在轰炸中,英国共计死亡1414人,伤3416人;德国共计死亡729人,伤1754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英国和德国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只不过是打一天仗所耗费的军用支出的一小部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则全然不同。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左)在一次成功完成任务后。一战中,他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多次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参战各方都把其仅仅视为开始,都计划着1919年停火前把自己的行动进一步升级。在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夜间空袭中,德国人本来要使用自己新研制的燃烧弹,但德国皇帝却在最后关头下令不要使用燃烧弹。在柏林,人们计划用齐柏林飞艇进攻纽约;在巴黎和伦敦,人们计划对柏林发动空中毒气战,以求用毁灭性的进攻最终击溃德国的反抗。德国的崩溃比人们的预期来得更快。饥饿封锁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轰炸,因为德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遭到轰炸。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依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失去了空军。15 00O架飞机要么被销毁,要么被移交给协约国。尽管战争的结局不同,但不管是在柏林还是在其他大国的首都,人们都认识到,在未来的战争中,飞机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要的还有化学武器。
问题是,未来在制造大型飞机时,哪些性能上的提高是可能的?要想向敌人后方运送更多的炸弹,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又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飞机必须能够飞多高、多快,才能够更好地避开对方的高射炮和截击机?轰炸机要配备什么样的武器装备,才能像飞行的堡垒--样克服对方所有的防御系统?要如何组织和指挥飞行编队,使很多飞机到达目标地区?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飞行联队怎样经过长距离飞行最终发现目标?
以上只是未被解决的很多问题和疑问的一部分。为了航空事业的进步,人们必须超越战争期间临时拼凑空军的阶段,为空中力量的发展建立--个崭新的基础。飞机制造业被迫寻找新的顾客,因而大张旗鼓地宣传民用航空。这使客机的制造成为可能,并且客机的航程、大小及承载量不断提高。马达数量的增多也使人们制造出了最终能够飞越大西洋的大型飞机。连接世界各地的航线出现了,这也为未来的空战开辟了新的领域。--战中的飞行英雄成了勇敢而富有冒险精神的飞行先锋。另外有些人则过着流浪的生活,为教堂落成仪式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或者是组织飞机展览。
航空的日渐流行是建立在20年代无数引起巨大轰动的航空业的成就以及改变未来的创新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大型飞机促进了人们对未来的乐观主义并且成为航空业联系各国人民这一功能的象征。乘坐飞机升上天空不再只是冒险家以及有钱人的特权。苏联对航空业的宣传尤其卖力,为的只是给这个欠发达的大国的民众传达一种进步和年轻的幻象。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承担起“红色飞行大队”的责任。准军事组织“苏维埃国防、航空和化学促进会”(Ossoswiachim)对年轻人进行飞行方面的培训。
这种听起来有些奇怪的称谓明显暗示着飞机在军事上的用途,而军事用途恰恰是人们进行航空和国家宣传的期望——即使像电影和电台这样的新媒体,甚至是艺术和文学都把人类誉为“天空的主宰者”,并且强调航空连接世界、跨越人类精神界限的力量。先锋的国际主义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而是很快就变成了军国的民族主义。“苏维埃国防、航空和化学促进会”这个名称里,航空和化学的组合说明苏联和其他的国家一样,都在这两个领域看到了革命性的战争武器的未来。
苏联共产党人的这种看法得到了德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秘密合作可谓是20世纪最令人吃惊的事件。在苏维埃的土地上,德国军官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实验最新式的武器和作战方案,并建造兵工厂以进行他们的“解放战争”,战争的对象当然是-一战的胜利国法国及它们的波兰附庸。如果要让欧洲再次燃起战火,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目标肯定不同于德国军方,而在魏玛共和国,德国军方在政治上却并不如鱼得水。
为了驱走魔鬼别西卜,人们又同撒旦达成了盟约。德国在利佩茨克(Lipezk)成立了一个德国飞行中心,德国军方在那里训练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在受到空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驾驶民用飞机进行反击。在莫斯科附近的费里(Fili),飞行先驱之一的胡戈·容克斯用“黑钱”建造了一个生产车间,用来生产那种在和平时期能够进行跨洲飞行,在战争情况下能够组成轰炸联队的大型飞机,而按照战胜国的意思,德国是不可以拥有轰炸机的。
这些飞机是为投掷毒气弹而构想的,而毒气的灾难般的效果正是军方长久以来所梦想的。德国人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经验。1925年夏天,两位德国军官秘密来到西班牙,参加在摩洛哥进行的毒气进攻。在西班牙的被保护国摩洛哥,里夫地区的卡拜尔人在阿卜杜拉·埃勒·克里姆的领导下进行反抗,并宣布建立“自由共和国”。在经年累月的战斗中,他们给西班牙人带来了重创。面对政治上日益强大的伊斯兰教,欧洲的殖民势力有被迫撤出的危险兽西班牙人大肆建造掩体工事,想把反抗者困死在被包围的阵地里。
为了加快扼杀反抗的步伐,西班牙人轰炸了当地的村庄、集市以及山中的一些隐藏点。而投掷毒气弹,将会使效果得到大大的改观。德国化学家胡戈·斯托尔策贝格在梅利拉(Melilla)建立了化学武器工厂,为西班牙人提供武器。这两位德国军官虽然了解这种战术的效果,因为这种战术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重复甚至是改进了在一战中已经尝试过的战略轰炸战术,但这种大多由小型飞机执行的投掷少量毒气弹的方法却没能使他们信服。
以下来自于关于1925年镇压西班牙所属摩洛哥起义的报告:大批西班牙飞行员驻扎在摩洛哥。除了信任他的“和平封锁”政策的效果外,即包围卡拜尔人所占领的土地,布里摩·里维拉将军最相信的就是系统性轰炸以及毒气弹的灾难性效果。有计划的轰炸使在城市和村庄的生活以及集市的举行和农田的耕作变得不可能,西班牙人想借此逼迫阿卜杜拉·埃勒·克里姆放弃抵抗。因此,飞机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1925年,上尉鸟尔里希·格洛尔特(该图是1939-1940年任空军司令的格洛尔特)在摩洛哥试验毒气空战。
但卡拜尔人早就习惯了空袭。在峡谷很多的里夫山里,他们有无数的山洞作为完美的、安全的空袭掩体。遭受破坏的村庄被村民遗弃。现在就已经有大部分起义的里夫人长期生活在山洞里。是否能够在广阔的农村彻底阻止农田耕种和生意往来,还是个未知数。事实上,1921年以来,起义地区已经恢复了农田耕种。
这两位德国军官前程远大,在后来德国空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时的上尉乌尔里希·格洛尔特在1940-1941年间成为空军第一军团的司令,时任少尉的汉斯·耶舒恩内克在1939年成为空军总参谋长。
在乌尔里希·格洛尔特和汉斯·耶舒恩内克返回德国后,德国军方决定,加强在苏联进行的试验。德国人并没有计划利用轰炸机联队进行实战演练,因为德国人并不拥有轰炸机联队。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设计的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1932年才投入成批生产。因此,自1925年起,德国人就和苏联红军以及“苏维埃国防、航空和化学促进会”的专家一起试验喷射设备,有了这种喷射设备,即使是小飞机也能够发挥出大用途。斯托尔策贝格在伏尔加河畔建造了一个新工厂。虽然,时不时地有关于这些被禁止的秘密行动的消息泄露出去,但那些民主党派因为考虑到国防方面的利益——他们认为这种试验是用于国防的——而并不准备完全放弃这种可疑的试验。
希特勒在1933年才下令终止了这种在苏联进行的秘密培训和军工生产项目,因为他不想让自己过于依赖于斯大林的保密措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六年以后,这位德国独裁者却有了不同的想法。格洛尔特和耶舒恩内克在为对英国发动的空战做准备,却害怕使用毒气弹,因为英国人——不同于里夫的卡拜尔人—~-有能力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报复,英国人当时已经拥有了一支作战能力很强的轰炸机联队,并且英国人还希望利用这支轰炸机联队迫使德国屈服。
亚瑟·哈瑞斯在1922年担任英国一个飞行运输中队的队长,参加英国军队镇压伊拉克当地民众的起义。英国军队同样对城市和村庄进行了轰炸,希望借此镇压起义。但英国人没有使用毒气弹,而是使用了定时炸弹,这给当地人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轰炸首先要使起义行动瘫痪,一直到哈瑞斯和他的运输机把地面部队运送到阵地,然后由步兵部队消灭起义的武装分子。亚瑟·哈瑞斯后来成为英国的空军司令,也是二战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哈瑞斯当时就想到,在他所有的运输机上加装投弹设备,但他并没有做到精确轰炸,而只是对当地人进行尽可能的地毯轰炸,制造恐慌。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德国人在20年代针对未来空战所做的准备都完全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问题是,殖民地战争的对手实力远不如自己,从这样的战争中获得的经验在将来面对装备精良的欧洲军队时能否借用?工业社会对大规模空袭的抵抗力究竟有多大,充分的防空会不会又像一战那样,使任何利用轰炸联队而快速决定战争胜负的想法化为乌有?
朱利奥·杜黑,意大利空军军官,空战理论家。
至少有一个人对此确信不已,那就是使用炸弹总是能够给人带来预期的胜利。这个人就是朱利奥-杜黑。杜黑把自己1917--1918年作为航空营军官的经验和期望发展成为一个被多次引用的军事理论。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未来战争将更加把国家全部力量的全面机动化作为基础,杜黑由此得出结论,战争的主要进攻目标不是敌人的军事力量,而是敌人的大后方。
因此,杜黑主张,首先要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和空军基地,这样才能夺得制空权。然后,要连续猛烈打击敌人的中心目标和大城市,使敌人的人民恐慌,并迫使敌人投降。他确信,工业国家人口的大部分是政治上动摇不定的工人阶层,因此,工业国家是抵抗不了这样的进攻的。1918年发生在德国的情况不就证明了他的观点了吗?行政体制完善且高效的德国尚且如空中楼阁般崩溃消失,又有哪个国家能够自信地认为在这样的轰炸下能够保住自己的防线呢?为了避免任何危险,杜黑鼓吹使用毒气弹,以把空袭造成的动摇对方军心的效果推向极致。
朱利奥·杜黑关于空战及军心的理论:
我甚至认为利用毒气弹对城市进行轰炸是被允许的,并且成效显著,并不是说我对大屠杀有着暴虐的乐趣,而是因为这样的进攻所带来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效果对战争的胜利而言是决定性的。
日本国防大臣大月行夫关于“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
如果我们不是对敌人的要塞进行旷日持久的进攻,而是动用空军炸毁敌人后方的弹药厂、银行和政府大楼的话,我们就能够提前很多时间取得胜利。利用空战,我们消灭大城市里几百万的平民比我们消灭隐藏在工事里的几千名的士兵要容易得多。如果我们毫无顾忌地消灭所有的平民,不管年老的还是年轻的、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我们就能够使敌人军心溃散,从而能够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战的事实表明,杜黑的理论有一系列致命的错误。毒气弹的使用确实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感到恐惧,但几座大城市化成灰烬却并不足以使民众军心涣散。并且,他曾做出推测,即装备空军要比装备陆军和海军的费用要低,但这个推测并没有成立。没有哪个国家准备按照杜黑的建议行事,即放弃所有的防空措施,而把一切寄希望于大规模的对敌空袭。
其他的一些全面战争的维护者也完全低估了军事上摧垮-个现代化工业国家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军事力量。空战的预言家们不能够完全说服军方高层。他们的声音经常被其他的一些游说者盖过。又有谁会在未来前景不安全的情况下,真正放弃建造战舰、航空母舰和坦克或者是像刚刚开始建设的马其诺防线这样的军事防线呢?难道让空军对现代化、机械化的精英部队进行直接的支援不是能够更加可靠地保证人们所追求的快速胜利吗?
杜黑即使在自己的国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一样,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法西斯意大利也对空战进行了大肆的鼓吹。1933年,甚至有25架意大利水上飞机飞越大西洋,降落在密歇根。航空部长、民族英雄——意特洛·帕尔伯将军及他的飞行员们身着法西斯军服在芝加哥得到了狂热的欢迎。但意大利飞行联队所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响声在美国人那里唤起的却不是什么恐慌,而是对一位飞行勇士和相信进步的世界公民的兴奋。在军事方面,意大利也是谨慎行事的,它的空军配备有截击机和战斗机,这两种飞机数量均衡,除了投掷炸弹,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在要求建立战略性远程轰炸大队方面,无人能超出杜黑。杜黑甚至认为空中防御是多余的,要求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空中进攻力量上。从空中进行大规模进攻,陆海军仅仅是保卫边境,这就是“空军制胜论”,但这种观点过于大胆,也过于冒险。
对比德国和其他国家,至少英国人给了空军更大的优先权。英国空军“能够对本国的冲突起决定性作用,并在地面部队的帮助下平息争端。英国并没有说一定要避免截击机、重型战斗机以及重型远程轰炸机等空中作战力量的参与。但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此起彼伏的罢工运动,使得英国对自己民众的军心没有把握。而且,一战中英国军队在索姆河战役中的惨重伤亡给英国人留下了迄今都没有完全克服的沉重打击。远程空袭有望使人们投入较少的人力,更快得到决定性胜利,并且能够带来巨大的恐吓效应。
英国著名的军事家李德·哈特也为这种可能性着迷,即让飞机越过敌军,直接将敌人的指挥中心轰炸致瘫痪。“如果这种进攻足够迅速、足够有力的话,那就没有理由不在战争开始后的几小时,或者最多只是几天后,摧毁一个战斗国家的神经系统。一个现代国家的结构是如此复杂又互相制约,所以它是一个对来自空中的突然和猛烈的打击非常敏感的目标。”时至今日,军队和政治家们还在梦想着这样一种战术,这种战术现在被称为“外科手术式打击”。但当时的人们却远远达不到这种战争技术上的要求,并且人们也完全忽略掉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使其能够经受住这样的打击。
李德-哈特并不主张对敌方人民进行灭绝性战争。正相反,他想利用对敌人指挥中心进行的目的性打击,来尽可能阻止像1914—1918年发生的战争的极端化和扩大化。把对敌人民心的征服与“生命和工业的尽可能少的损失结合起来”,这是有利于在战争中占据优势的一方的。“今天的敌人是明天的顾客和未来的盟友。”这些想法都是非常有远见和现代化的。
随着皇家空军的建立,英国是唯一一个把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建设的国家,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这已经给了备受争议的空中力量以很大分量,因为只有凭借他们,才能够进行独立的战略性空战。在所有其他国家,空军都是附属于海军及陆军的。因此,多功能的飞机才显得是最合适的武器。在魏玛共和国,空军的建设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并且是小规模的。负责军用飞机事务的是陆军指挥部的一个下属部门,而且打着空中防御的旗号。这种情况明显影响了以后德国空军领导层对陆军的看法。
杜黑的理论在德国的军事圈里也没有得到多数的赞同。因为德国的地理和军事位置可能造成多线作战,所以这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战略性轰炸的第一次毁灭性打击的观点并没有被过多地考虑。30年代中期,德国的军事计划更多的是要求有机械化部队,使用侦察机和战斗机只是为了能够提高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截击机和高炮部队是为了对来犯的敌机进行反击,其他的空中力量则被用于民用防空。民用防空是德国在1933年之前唯一可以公开进行的领域。但对于空中防御的宣传和争取政治上的支持来说,渲染可能发生的空战却是非常有利的。在国际舞台上,所有制定关于空战及空战中平民保护的国际法条例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未完待续……】
下期将讲述在纳粹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带领下,德国空军会走向怎样的发展道路
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