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50军150师448团遭遇越军伏击始末(下篇)

点点读历史 2024-11-19 02:38:52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50军150师448团遭遇越军伏击始末(下篇)

1979年2月下旬的一个深夜,越南北部山区的密林中,50军150师448团的16名官兵正在进行一场生死突围。他们已经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近120小时,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每一步都可能踩进越军的伏击圈。饥寒交迫的他们只能依靠战友间的互相支撑,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方向。其中最年轻的战士刚满18岁,而最有经验的班长也不过23岁。他们能否突破重重包围,安全返回祖国?在这场生死考验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将如何交织?战场上的生存法则又将带给这群年轻人怎样的心灵冲击?

一、溃败之夜

1979年2月27日傍晚,448团在执行掩护友军撤退任务时,遭遇越军第一师一个加强营的伏击。越军占据有利地形,以交叉火力封锁了448团的撤退路线。激战持续了近3小时,448团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分散突围。

特务连侦察排2班与机枪连的部分战士在混战中编成了一个16人的临时小组。这支临时小组由一名排长、一名连长、两名班长和12名战士组成。他们携带了4支自动步枪、2挺轻机枪、少量手榴弹和约200发子弹。

2月27日深夜23时许,16人小组在穿越一片开阔地时再次遭遇越军火力封锁。越军以两个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将小组压制在一处低洼地带。排长命令分成两组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突围,但在实施过程中,第一组刚冲出50米就遭到越军机枪的密集扫射,不得不退回原位。

2月28日凌晨1时左右,小组试图从越军火力的间隙穿插。但越军投放照明弹照亮战场,并投掷手榴弹进行压制。一名战士在躲避手榴弹时被弹片击中左腿。

凌晨2时,越军开始收缩包围圈。排长见情况危急,决定带领小组向西北方向的山区突围。这个方向虽然地形险峻,但越军火力相对薄弱。16人在夜色掩护下,利用地形死角,沿着山脊线向山区移动。

但这条撤退路线很快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山区地形复杂,到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石灰岩悬崖和深沟。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小组在黑暗中多次迷失方向,甚至差点跌入深渊。

2月28日凌晨4时,小组在一处山谷遭遇越军巡逻分队。双方发生短暂交火,小组打退了越军的进攻,但暴露了行踪。此后10个小时内,越军多次派出小分队骚扰追击,迫使16人不断改变方向,最终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到2月28日中午,小组已经在山区转了近12个小时,携带的口粮和饮用水即将耗尽。更危险的是,弹药所剩无几。排长清点后发现,机枪只剩下不到50发子弹,步枪平均每支不到20发子弹,手榴弹全部用尽。

二、绝境求生

2月28日下午,16人小组在越军的持续追击下进入了一片陡峭的石灰岩区域。这里的地形复杂,到处是尖锐的岩石和深不见底的裂缝。由于连续奔波,多名战士的军鞋已经磨破,赤脚踩在锋利的岩石上留下一串血迹。

随身携带的干粮在28日傍晚全部耗尽。饥饿和脱水开始折磨着每个人。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发现了几棵野果树,但这些酸涩的果子只能暂时缓解饥渴。当晚,小组在一处岩洞内休整,轮流放哨。夜间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没有御寒装备的战士们只能紧靠在一起取暖。

3月1日凌晨,越军的追兵逼近岩洞。16人不得不在黎明前继续转移。受伤的战士伤口已经开始感染,高烧不退。其他战士轮流背着他前进,但这大大降低了行进速度。上午9时许,小组遭遇越军火力封锁,被迫退回到更险峻的山区。

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排长下令除非万不得已,不得开枪。一次遭遇越军小分队时,16人只能趴在灌木丛中一动不动,直到越军巡逻队经过。这样的惊魂时刻在之后24小时内发生了多次。

3月1日晚,小组在一处山坡发现了几处芭蕉树。战士们剥开芭蕉树茎,吮吸其中的水分。但植物纤维刺激胃部,多人出现腹痛。夜间,又有两名战士因脱水和营养不良出现昏迹症状。

3月2日,情况进一步恶化。最初的团结意志开始出现裂痕。一些战士主张继续向北突围,另一些则坚持向东搜寻可能的友军。在一次争执中,甚至有人提出分散突围的建议。连长和排长召集骨干紧急商议,最终以服从命令为由,要求全体继续集体行动。

下午,小组在穿越一道山脊时,遭遇越军的重机枪火力。一名战士在混乱中滑落悬崖,幸被突出的岩石树枝拦住。其他战士用军装和腰带编成简易绳索,将他拉了上来。这次意外消耗了近两个小时,但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月2日深夜,彻底迷失方向的16人在一处山洞内发现了越军遗留的脚印和篝火灰烬。这说明附近可能有越军据点。排长派出两名侦察兵沿着脚印追踪,希望能找到水源或补给。但两名侦察兵很快发现,这些痕迹通向一个越军的临时营地。

三、意外转机

3月3日凌晨,两名侦察兵带回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在越军临时营地外围发现了一处疏于防守的补给站。补给站内只有两名越军看守,储存着食物、饮用水和部分军用物资。更重要的是,补给站内可能存放着作战地图。

排长立即召集骨干制定了一个突袭计划。凌晨4时,天还未亮,由特务连的4名战士负责突袭,机枪连的2名战士负责警戒,其余人员在附近待命。行动前,排长要求除非万不得已,不得开枪,以免惊动附近的越军主力。

4时30分,突击组摸近补给站。两名越军哨兵正在篝火旁打盹。突击组利用随身携带的绳索迅速制服了哨兵。补给站内果然存放着大量物资,包括罐头食品、饮用水、药品,以及一些军用地图和文件。

但意外很快发生。一名被俘的越军哨兵突然挣脱绳索,试图逃跑示警。特务连的一名战士不得不开枪将其击毙。枪声在山谷中回荡,立即引起了附近越军的注意。远处传来了嘈杂的人声和军犬的吠叫。

小组来不及细看缴获的地图和文件,仅匆忙带走了一些急需的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在撤离时,他们在补给站的角落发现了一部电台。虽然没有人会操作,但这个发现提示着附近可能有越军指挥所。

就在16人撤离补给站不久,一支越军搜索分队赶到。双方在丛林中展开了追逐战。小组且战且退,利用地形优势甩开了追兵。但这次行动也暴露了他们的位置,越军开始在这一地区展开大规模搜索。

3月3日中午,小组在转移途中意外遇到了一支友军侦察小队。这支侦察小队属于50军的另一个师,正在执行战场侦察任务。双方相认后,侦察小队向16人通报了最新战况:友军主力已经完成预定任务准备撤离,但在边境一线部署了接应部队,负责接应未归队的部队和人员。

更重要的是,侦察小队提供了详细的越军部署情报。就在16人所在区域的东北方向10公里处,有一个连级的越军据点,把守着通往边境的要道。据点两侧是越军的巡逻区,但西侧的巡逻相对薄弱。

这些情报对小组来说极为重要。结合缴获的地图,排长和连长很快制定了新的突围计划:避开越军据点,从西侧包抄,穿插至据点后方,然后向东北方向直插边境线。虽然这条路线地形险峻,但越军防守力量最薄弱。

四、最后冲刺

3月3日下午,16人小组与友军侦察队在一处隐蔽的山洞内进行了短暂休整。侦察队提供了部分弹药补给和一些急救物品,这极大地提升了小组的战斗力。医务兵为受伤的战士更换了绷带,并为发烧的战士注射了青霉素。

傍晚6时,小组开始向越军据点西侧移动。夜幕降临后,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这种天气既有利于隐蔽行动,又增加了行进的难度。山路湿滑,战士们必须相互搀扶才能前进。

3月3日晚10时许,小组遭遇了越军的一支3人巡逻哨。双方在50米的距离上遭遇,情况危急。特务连的两名战士迅速出手,用匕首制服了越军巡逻哨,避免了枪声暴露位置。从被俘的越军士兵口中,小组获知了据点内部的详细部署。

午夜时分,16人成功绕过了据点西侧的重点防守区域,但前方地形愈发险峻。他们必须穿越一片几乎垂直的悬崖。借着微弱的月光,战士们用随身携带的绳索组成了简易的安全系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攀爬。这段不足200米的路程,他们整整用了2个小时才完成。

3月4日凌晨2时,小组进入了据点后方地区。这里地形开阔,越军防守力量薄弱。然而,一个意外的发现打乱了原定计划。他们发现前方有一支越军运输队正在向据点运送补给。运输队由约20人护送,携带着数辆马车。

这支运输队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如果不采取行动,运输队可能会发现小组的行踪。但如果能够控制运输队,不仅可以获得补给,还可能缴获交通工具。经过短暂商议,排长决定实施突袭。

凌晨3时,运输队进入了一处狭窄的山道。小组分成三组同时发起进攻。特务连的战士负责切断运输队的前后路线,机枪手在制高点进行火力压制,其余人员负责缴获物资。整个行动仅持续了10分钟,就控制了局势。

战斗中缴获的物资中包括了军用地图、指南针和一部短波电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运输队的文件中发现了越军在边境一线的部署图。这份情报显示,从当前位置到边境线约有15公里,中间还有两道越军的防线。

3月4日黎明前,小组利用缴获的马车,载着伤员和物资,开始了最后的冲刺。为了避开越军的两道防线,他们选择了一条地图上未标注的山间小路。这条路虽然崎岖难行,但正因如此,越军的防守也最为松懈。

黎明时分,他们听到了北方传来的炮声。这是友军在边境一线的火力,也成为了他们的指向标。距离祖国只有最后十公里,但这可能是最危险的十公里。越军已经发现了运输队被袭的消息,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即将展开。

五、突围归来

3月4日上午8时,16人小组在距离边境线还有5公里时,遭遇了越军的拦截。一支装备有重机枪的越军分队占据了必经之路的制高点。正面突破显然不可行,小组不得不放弃了马车,改为步行穿越一片沼泽地带迂回前进。

沼泽地内遍布了及腰深的淤泥和暗流,每前进一步都极其困难。伤员的情况更加恶化,高烧和伤口感染让他们几乎无法行动。其他战士轮流背着伤员前进,每个人的军装都被泥水浸透。

上午10时,一架越军侦察机飞过沼泽上空。为了避免被发现,16人不得不趴在泥水中隐蔽。这次空中侦察持续了近半小时,沼泽里的蚂蟥趁机爬满了战士们的身体。但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只能忍受着蚂蟥的吸血。

11时30分,小组终于穿过了沼泽地,来到了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远处的炮声越来越清晰,这表明他们距离友军阵地已经很近。然而,越军的搜索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直升机的轰鸣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越军的搜索分队正在收紧包围圈。

中午12时,一发照明弹在小组头顶炸开。越军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密集的弹雨随即扫来,一名战士中弹倒下。情况危急之下,排长命令分散隐蔽。16人分成4个小组,利用地形掩护向不同方向转移,以分散越军的注意力。

下午1时,一个4人小组在转移途中发现了友军的前哨阵地。他们立即用缴获的电台发出了联络信号。友军随即展开火力支援,炮火封锁了越军的追击路线。与此同时,一支装甲侦察分队也向他们靠近。

其他三个小组也陆续突围至友军阵地。最后一个小组在穿越雷场时,一名战士不幸被地雷炸伤。其他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将伤员抬了出来。下午2时30分,16人全部安全抵达友军阵地。

这次长达96小时的突围战,16人小组最终全部生还。其中3人重伤,5人轻伤,但无一人牺牲。他们不仅完成了战场侦察任务,还带回了重要的情报资料,包括越军在边境一线的部署图和若干军事文件。

3月5日,军区首长亲自接见了这支英雄的队伍。16名战士被集体授予三等功,伤势较重的3名战士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其余人员在简单休整后,重新回到了部队战斗序列。

这次成功突围的经验很快被总结推广。特别是其中运用的战场生存技能、小分队协同作战和侦察情报技术,都成为了部队训练的重要内容。缴获的越军军事文件,也为后续的战场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0 阅读:23
点点读历史

点点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