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谷雨后的十天内,牢记:1要出,2不沾,3要吃,别大意

大麦看文化 2025-04-23 05:12:44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秀齐。”谷雨一过,春天的尾巴就彻底溜走了,接下来这十天可是个“承春启夏”的关键期!

谷雨后的气候就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白天暖烘烘的能把人晒蔫儿,早晚凉飕飕的还得裹件外套。

老话说:“谷雨十天,养生当先”,这节气后的头十天,可得把老祖宗的叮嘱记牢了:1要出,2不沾,3要吃,顺应天时调养身体,才能稳稳接住夏天的福气!

谷雨后为啥这十天特别重要?

谷雨是春天的“谢幕演出”,可别以为过了谷雨就能撒欢儿了!从气象学上看,谷雨后的十天气温像坐过山车,北方可能还有“倒春寒”偷袭,南方已经闷热潮湿得能拧出水。这时候人体阳气外浮,内里反而虚得很,稍不留神就容易让湿气钻空子,闹得人浑身乏力、胃口全无。您要是这段时间总觉得睡不醒、头发油、舌苔厚,八成是让“谷雨湿”给缠上了!

再说农谚里提的“谷雨十天,种啥都欢”,田间地头忙得热火朝天,咱的身子骨也得跟上节奏。这时候养好了,夏天才能少生病、不苦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1要出:出透一身“懒汉汗”

当谷雨时节的雨水润泽大地,万物蓬勃生长,此时最忌讳窝在家里当 “沙发土豆”。

民间自古流传着 “谷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的说法,在谷雨前后的十天里,每天至少要出门活动半小时,让身体微微发汗,将蛰伏一冬的寒气彻底驱散。

如何在这个时节科学运动,达到最佳养生效果呢?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清晨时分,太阳刚从地平线探出头,草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这时穿上舒适的布鞋,漫步于公园,让双脚直接接触土地,能够有效疏通脚底经络。不过要注意避开露水过重的区域,防止滑倒受伤。

到了晌午,阳光温暖和煦,正是晒后背的好时机。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褪去外套,背对太阳,享受 20 分钟的日光浴。中医理论认为 “背为阳中之阳”,通过晒背补充阳气,其效果堪比饮用滋补的参汤。

临近傍晚,太阳渐渐西沉,此时应选择空旷的场地,迈开大步行走,同时大幅度摆动双臂。这种运动方式既能活络筋骨,又能驱散体内湿气。但需谨记,运动强度以背部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

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就曾记载:“谷雨后,广步于庭,散其郁气”,强调趁着谷雨地气升发之际,积极活动身体,不仅能驱散郁气,更为即将到来的夏天储备充足的精神与活力。

2不沾:不贪凉、不熬夜

谷雨过后,空气中的湿气如同黏腻的牛皮糖,悄无声息地弥漫在每个角落,专挑人们的生活坏习惯 “趁虚而入”。想要避开湿气侵扰,有两件事必须严格忌口、远离。

一不沾 “凉”

此时节,冰镇西瓜的鲜红果肉、冒着冷气的甜筒冰淇淋,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但这个时候进食冰冷食物,就如同往刚烧开的热锅里浇下一盆凉水,肠胃瞬间受到强烈刺激,功能紊乱,轻则腹痛腹泻,重则引发肠胃疾病。若是实在嘴馋,不妨将瓜果提前取出,放置在室温下,待温度恢复后再食用,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呵护肠胃。

穿衣方面,年轻人喜爱的九分裤、露腰短上衣都应暂时收进衣柜。后腰部位的命门穴,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脚踝处的三阴交,则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点。一旦穿着过于暴露,寒气就会顺着这些穴位侵入身体,日积月累,到了秋天,老寒腿等病症便会找上门来。

睡眠时也要格外注意。即便夜间闷热难耐,也尽量选择开窗通风,让自然风带走暑气。若实在离不开空调,温度设置切勿低于 26℃,同时记得盖上一条薄毯护住腹部,防止寒气入侵。

二不沾 “夜”

古人将谷雨时节称为 “清和月”,寓意天地清明、万物和谐。然而,此时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尤为严重,特别是会大量损耗肝血。《养生论》中明确提到:“谷雨后十日,夜卧勿过子时。” 也就是说,晚上 11 点前必须上床休息。

即使难以入眠,也应保持闭目养神的状态。睡前刷短视频更是不可取,手机屏幕散发的蓝光,不仅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还会加速湿气在体内积聚,过度消耗气血,影响身体健康。

3要吃:吃芽、吃鲜、吃祛湿

随着谷雨时节到来,雨水增多,湿气渐重,民间常说 “吃春尾巴,迎夏苗头”,此时遵循 “三吃” 饮食原则,能为身体打下健康基础,效果堪比滋补良药。

一、鲜嫩芽菜,春日馈赠

俗语道 “春吃芽,夏吃瓜”,谷雨前后的芽菜堪称大自然的馈赠。黄豆芽饱满肥厚,富含维生素,有着清热利湿的功效;绿豆芽纤细水灵,能有效缓解春燥。将它们洗净焯水,淋上几滴炸至焦香的花椒油,简单凉拌,祛湿效果显著提升。香椿芽更是被誉为 “黄金菜”,其中含有的川楝素能抑制湿热环境下滋生的病菌。不过食用前需沸水焯烫,去除亚硝酸盐,切碎后与嫩滑豆腐搭配,独特的香气与豆香交融,鲜味十足。

二、肥美河鲜,营养盛宴

“谷雨鱼上岸,鲜过三月三”,此时的河鲜正值最佳食用期。鲫鱼肉质细嫩,与豆腐同炖,加入两片姜片去腥,文火慢炖后,汤汁浓白如奶,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补脾利水。鲈鱼则以清蒸为佳,出锅后撒上葱丝,淋上热油激发出香气,富含优质蛋白质,滋补又不易长胖。

三、祛湿食材,健康护航

针对谷雨时节湿气加重的特点,薏米、山药、赤小豆堪称祛湿 “三宝”。早餐可将豆浆替换成薏米山药粥,软糯香甜又健脾祛湿;午餐用赤小豆搭配排骨炖汤,营养丰富;下午茶煮一壶炒薏米水,清香解渴,比甜腻的奶茶健康许多。需要注意的是,薏米性寒,体质虚寒者可先将其炒熟,降低寒性后再食用。

您发现没?这些讲究说到底就八个字:“外防湿邪,内养阳气”。谷雨后的养生就像给庄稼松土施肥,现在下功夫,夏天才能根壮苗旺。年轻人总嫌老人唠叨“春捂秋冻”,可等真落下病根儿,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唠叨一句:这十天里要是碰上下雨,千万别嫌烦!农谚说“谷雨无雨,后来哭雨”,现在痛痛快快下透了,夏天才能风调雨顺。咱的身体也一样,顺应天时把基础打牢了,还怕不能“接住”一整年的好运气?

有福之人请留下一句:“时来运转”,接住这谷底翻身,财神光顾,事业顺利,子女健康,学业有成,父母安康,运势飙升,人生大逆袭!!!

0 阅读:24
大麦看文化

大麦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