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十几年坚持卖3元一碗的拉面,2021年春,山东临沂人程运付在农村集市上被镜头“发掘”,意外成为“顶流”。
随后,来自天南海北,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网络主播和商人们,一齐涌入他长期生活的地方——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杨树行村。
“拉面哥”这个名号,曾给程运付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继而是深深的困惑、迷茫、不堪其扰……
今年2月,拉面哥宣布停业,既暂停自己的拉面营生,也关闭家门口的“直播大舞台”。
3月下旬,他低调离开山东老家,踏上了取经寻路之旅,也逐渐开始学习如何直播助农带货。
在程运付出发前,南都、N视频记者前往杨树行村与其深谈,记录他从意外走红到主动“退网”,再到休整后重新出发的心路历程。
“拉面哥”的名号,给了程运付意想不到的机遇,也带来了深深的困扰。
“消失”的拉面哥
这个春天,高温来得迅猛。杨树行村的杨树沐浴在晨光中,还没来得及发出新绿。
上午8点,“拉面哥”程运付的门前空无一人,鸟鸣和鸡叫声,重新占领了这片天地。
不远处,一名面相朴实的男子迎上来,欣然为我们担负起了“导游”的角色。
“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拉面哥大舞台’,”他伸出右臂,回过身来微笑道,“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光明顶’,给人以光明,给人以信心。
原来拉面哥火爆的时候,这个‘大舞台’就像一个流量池,主播们来到这儿,直播间人数就能上百、上千,离开杨树行回到自己家,直播间就10来个人。
所以说,只有这里才能让人心潮澎湃,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拉面哥歇业后,“光明顶”喧闹不在。
原来,这名男子并非村民,而是一位外地主播,经历了“光明顶直播江湖”最热闹的时期。
由于身体残疾,之前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他都难以找到稳定的生计,如今靠着每天在三个平台直播,少说还能收入几十元,有地方住,也能吃饱饭。他热忱地介绍,自己是“二哥”的忠实粉丝。
(拉面哥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追随者亲切地称他为“二哥”,称拉面哥的妻子为“二嫂”。)
过了一会儿,“消失已久”的程运付穿着藏蓝色格子衬衫、同色毛背心,沿着“光明顶”的斜坡走了下来。他们一家三口已经有段时间不在这里居住了,连大门钥匙都交给了“坡”上的亲戚。
今年2月,拉面哥不再出摊卖拉面,门口鲜艳招展的“拉面哥大舞台”横幅也取了下来。小小的农家院里,之前和面、拉面用的案板,一个接一个地倒伏在墙根。
堂屋(方言,相当于客厅)还散落着几个手机支架,不知是谁的遗存。
拉面哥在视频中解释,他长年劳损,患有肩病,“可能我最近休整一下,调整一下身体,也带着我媳妇出去散散心”。
其实歇业的原因除了治疗,还有一个没说出口:走红两年来,从线上到线下,他们已经不堪其扰。
家里孩子上高一,再这么播下去,也担心影响他的学业。
“停业公告”一发,对拉面哥来说,不只是“耳根子清静”,更重要的是心静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想不通、过不去,夜里常常失眠:“有些人,你做得再好也说你孬,还给你扭曲事实,扭曲得太多了。
所以说网暴对咱正常人来说,心理压力很大,一般承受不了。
有些人不光从网上骂我、诋毁我,还上我家来。过去那两年,来扒我墙头的、在我门口打仗的、骂人的……有些人专门开着直播在我门口骂人,故意把你惹怒,拍你发火(的画面),他们就觉得目的达到了……”他寻思着,要是继续做拉面,情况还是一样,只好歇业算了。
时隔一个多月,得以安安稳稳地坐在自家堂屋里,他对南都记者感慨道:“出名了以后,不是咱想象得那么好。出名了并不好。
不出名,当个老百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没人说你做错做对,没人说你过好过孬。”
在他心中,最近这个休整期,既是自己的人生过渡,也是想给门口这片“直播江湖”一个过渡。“把线上和线下都过渡完了,重新再开始吧。”
并未远去的往事
人不在“江湖”,“江湖”上依然有拉面哥的传说。今年3月,山东另一位大网红——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给儿子郭振办婚礼,登上全网热搜,很多段子又提起郭刚堂曾带着小郭振的照片来找拉面哥,请他拍一条视频帮忙扩散。4月,淄博“灵魂烧烤”火出圈,还有好事者拿当年的“杨树行美食”比热度。
拉面哥曾经有多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3月,作为小自然村的杨树行,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车流量达三四千台次。
邻居大嫂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的场面说是“人山人海”也毫不为过:“人多的时候,都爬到树上、房顶上。
他的屋里、院里,都是直播的,你出来我走,门也不关。拉面哥早一次晚一次,领着他们看看山上的桃花、苹果之类的,这些主播都拿手机支架去拍,挤得嗷嗷的!”
说起拉面哥门前随时上演的劲歌热舞、达人杂耍,她并不觉得很闹心,“其实习惯了也一样。人多的时候,你觉不得一天就过去了,也怪好。”
拉面哥打开手机小号,凭记忆找出了几段经典航拍视频:外地来的小轿车,沿着公路密密实实地排成两队,绵延数公里,其中还有些印着“杨树行旅游团”字样的大巴车。
他一边滑着视频一边笑谈,那时,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看他,香港、台湾、新疆、内蒙,甚至海外都有;5G信号车,村里就有4台;
城里、镇上的宾馆全部住满,剩下的粉丝、游客没地方住,就住在老百姓的院里,屋檐底下放张床……
“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还有些自豪?”南都记者问他。
拉面哥叹口气说:“么办法(方言,没办法)。”
距离流量峰值已过两年,即便他正式宣布歇业,杨树行村仍有十几名主播留驻,也没人赶走他们。
只不过南都记者采访这天,恰逢农村大集,主播们不知道拉面哥会回来,热闹的集市显得更具吸引力。
留守“光明顶”的只剩下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男主播,他的直播时间没到,就在附近帮拉面哥的亲戚干点杂活。
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你对他好,他就念你的好。妻子“拉面嫂”不习惯面对媒体,但说到激动处,原本细微的声线都高了起来:“以前俺俩虽然赶集,凌晨四点多钟就起,下午五六点钟才收摊,晚上睡觉十一二点,最起码除了吃的喝的还能余点钱。
这两年?哼,赔钱!还惹了那些人骂。”
2021年三四月起,与拉面哥家门口铺上地砖、土坡安上金属护栏差不多同时,他们两口子开始免费给村里的主播、游客提供早餐和饮用水。
拉面嫂回忆,“那时候还怪冷,很多直播的人都在外面一夜不睡觉,早晨没有东西吃。
俺出摊也得到上午10点以后。他(拉面哥)就说,咱有面有油,给他们烧点稀饭,烙点油饼,最起码让这些人早上起来吃暖和了。”
为了给几百人供餐,他们要比之前再早起一个小时,坚持了一年多。
没想到,吃完、喝完,转头就骂的人“有的是”。“咱不知道有些人为了钱,什么都说,什么都做!”
其实,单看门口这乌泱泱的一片,拉面嫂就很害怕了,更别提后面还卷进了莫名其妙的利益纠葛、“合约”纠纷。好在去年12月,案结事了,法院裁定他们夫妇免于赔偿所谓的“违约金”。
她时常怀念已经远去的平凡生活,和丈夫一块赶集,踏实挣钱的小日子。
很多老主顾打了十几年交道,都跟朋友一样,现在也见不到了。
不过好在有几个离得近的,有空还能来家里坐坐,跟她说一说话。
如今回看,“触网”这两年,有无缘无故的恶,也有不求回报的善。
总体上他们自己觉得,收获的善意还是比恶意多。
拉面哥的院子是一位热情粉丝包工包料替他翻修的,屋里悬挂或安放着很多别人赠送的毛笔书画,“博古架”(当地称为橱柜)上还有一尊生动的“拉面哥”雕塑。“这个捏得真怪好!
我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拉面嫂只记得,那是在2021年,“他/她是从墙头上递过来的,我都没见到人。”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很多人参观过拉面哥的家,很少有人端详过他家中的陈列品:奇形怪状的石头、老式油灯、行军壶、托盘天平……
拉面嫂笑着说:“他就喜欢这些老东西、老物件。也有从集上淘来的,有个秤是人家收破烂的不要,他看着好,就提溜家来的。他就这样。”
程运付还爱好书法,喜欢摄影,几年前用好不容易攒下的万把块辛苦钱,买了一台单反相机。
拉面嫂对南都记者回忆:“他说‘我不抽烟不喝酒,就想买个相机’,说拍了照能放到以后看,有点纪念价值的意思。我说行,要买就买吧,毕竟一个相机多少年都不用换。”后来,程运付用这台专业相机给她拍了很多照,还拍美丽的荷塘风光,记录和他们俩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取景、构图可圈可点。
“拉面哥”程运付的摄影习作。
程运付还是“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在他出名之前就是——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向南都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在短视频平台、网红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位普通80后网民就靠自己传播寻亲信息、实地走访核实线索。
程运付说,自己先是看了偶像刘德华零片酬出演的电影《失孤》,后来发现有个电视栏目叫《等着我》,都有寻亲志愿者在背后参与,“我真佩服张宝艳这个姐。
她自己的孩子险些走失,她也能想到别人丢了孩子那种心情,创立了‘宝贝回家’,默默地做了20多年,挺成功的,这种坚持也让我佩服。
咱一个老百姓,要是自己付出了,能成就别人(一家团聚),咱心里也挺高兴,我就这样想的。”
程运付早就明白,网络流量是双刃剑。“刚开始(出名)的时候,很多人都来找我,我想也挺好,第一是宣传自己的家乡,第二也能让很多人通过我去关注到失踪人员,帮助更多人。
可是咱也不会从网上去造热点、去操作一下,好多人说网红是‘昙花一现’嘛,(热度)过去了,咱再想做点啥事的话,嘿,做不了。咱只能,怎么说呢?
尽到自己微薄之力了,问心无愧。”如今,“山东拉面哥”的抖音认证账号有超过247万粉丝,不时转发着经“宝贝回家”、蓝天救援队等核实过的寻人信息,确实帮到了一些人。
“现在我对网暴,说实话,心理也强大了很多,还是争取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能帮助别人就帮,第二就是好好干,把自己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照顾好,叫父老乡亲过得好一点,那就行。”他对南都记者说。
前些日子,拉面哥带上拉面嫂,在粉丝的陪伴下游玩了北京和天津,3月下旬,他再次从山东启程,南下江西、湖北等地,一路走走看看,学习、尝试起了直播助农带货。
用程运付的话说,“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既然网络已经把自己“驾驭起来”,回到过去也不现实,还是应该想想以后的规划,慢慢往高处走。
拉面哥停业后,全家暂时没有了收入来源,但拉面嫂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
她说:“现在俺不卖面,就(有时)回到家来种种地,别的也没有什么,主要是关注小孩的学习。感觉着俺儿从小很羡慕军人,想当兵,他的考学目标定得相当高。”
最近,拉面哥又开始在直播中拉面了,他身旁的拉面嫂面对镜头讲解商品时,尽管还能看出一些小心翼翼,但也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她在自己的账号上分享了两条逛书店、逛展览的视频,被一名网友留言提醒:“找好自己的定位。”她没有回复。另一条高赞评论说:“不能阻挡一个人的上进心。”
【对话“拉面哥”程运付】
走出网暴阴影
南都:你现在还睡不着觉吗?
程运付:现在好点了,比前两年确实强多了。
包括我门口,现在我一停业,就没有这么多人来找事了。你要继续做拉面的话,还是一样。
有些人专门开着直播从我门口骂人,故意把你惹怒,拍你发火(的画面),他们就觉得目的达到了——“你看,不都说这人怪老实吗?”咱说实话,人都是有脾气的,被打了也会自己保护自己。
你越不吱声,他越看你好欺负,(就)碰瓷你,闹。
南都:听说你之前一直免费向主播和游客提供早餐、饮用水,为什么要这样?
程运付:这些人来,咱觉得也不易,可能直播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
那时候人特别多,来俺这儿都吃不上饭,我就跟俺媳妇说,反正俺毕竟就是卖饭的,家里什么都有,叫俺媳妇、我,早起一会儿熬点稀饭、烙了油饼给这些人吃。
老话说,“以心换心”。我以为我对人家好,人家对咱也好,最起码不说咱孬。
但恰恰不是咱想象得那样好。有些人挣了钱怪好,后期挣不到钱,他为了自己想挣钱炒热度,就反过来骂你、诋毁你。有些语言,咱正常人承受不了,确实承受不了。
南都:你是不是想过“感化”他们?
程运付:感化不了,嘴上说是感恩,心里想的都是“你真傻”……他在你这儿蹭着流量,你还管吃管喝,提供电、提供音响。他不想着咱对他实心实意,他就想着你这个人真傻,真憨!
南都:但这两年里,你也有感受到来自网络的善意吗?
程运付:嗯,还是善意多一些。关注我的粉丝、网友确实很多,我这两年被造谣,都是这些人帮我澄清,还有的在线上跟我聊天,包括到线下来找我玩、给我宽心,叫我只做好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别让这些极端的人牵着走,毕竟咱也不是万能的,人人喜欢。说实话,要是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我也可能走上“那条路”。
粉丝赠送的“拉面哥”塑像。
有句俗语不是说么,“唾沫星子能砸死人”。人的一言一行、一句玩笑话,就能杀一个人,这是很现实的。
对于网暴这事儿,希望大家都理性一些,不要无中生有,或者把一些小事放大化,去诋毁、去攻击哪个人。
每个人都用自己善的一面去做事,我觉得社会就和谐了。
南都:如果有机会,你想对那些遭受网络暴力的人说什么?
程运付:希望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要去纠结哪个人说你哪儿不好,不要看这些,远离就行。多和朋友、支持你的网友、真心对你好的人交流一下,想想自己的家庭,别一时冲动。
现在我对网暴,说实话,心理也强大了很多。还是争取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放平心态再出发
南都:经过了这两年,你怎么看待所谓的“流量”?
程运付:说实话,最初咱确实对网络也没接触过,也不懂。
我跟线下来的人也说,“流量”要是能送的东西,我都送给别人,但它不能送。是你的流量,就是找你去的,很现实。通过流量,咱做一些正的事儿,做一些好事儿,这是最终的目的。
南都:你现在每天怎么过?
程运付:就是平常心态吧。我肩膀这十几年的毛病,先治疗治疗,再想想以后的规划,就这些。
以前我想太多了,门口来的游客我也想招待好,主播我觉得也不易,也想招待好。
现在不想那些了,先停一段时间,我出去看看。第一是学习,第二是找我的落脚点。
前段时间我上了北京、天津那边,之后想上南边,看看人家怎么发展的,学习学习。
南都:在休息调整期间,有人给你一些建议吗?
程运付:我生活在山里,没见过世面,很多人真是为我操心、替我想,咱也去思考他们提的这些建议。
有人说,你通过互联网学习学习直播带货,去到老百姓田间地头,帮他们宣传一下,咱不去弄些孬东西给粉丝,凭良心就行,怕什么呀?你既然这样了,不能再回到以前了,得争取越来越好。我觉得他们说得对。
南都:除了直播带货,还有其他计划吗?
程运付:计划还是看看(怎么)通过知名度帮助一些人、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吧。再往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发展一下农家乐,叫父老乡亲过得好一点;
不允许的话,我先出去发展,等强大自己以后,再回来为家乡做贡献。
往后,我也可能教一些人去做拉面。咱帮助一些没有技能的人,教会他,用咱老百姓的一句土话就是,叫他挣口饭吃。
南都:有的主播能赚很多钱,你也不羡慕他们?
程运付:他挣他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过法,千万别攀比。门口有的主播就是,看人家挣得多了,他自己挣少了,心里就不平衡了,他就诋毁、挑拨……
不是有一个说法么,“钱多了也咬人”。心态放平,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