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斯铩羽而归,王毅接美商界领袖释信号,要谈先摆正姿态

诗珊谈国际 2025-03-28 15:00:57

当特朗普特使戴安斯的专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时,美方要求的单方面削减9184亿美元贸易逆差方案已化为泡影。这位肩负破冰使命的总统顾问不会想到,近期,自己会沦为华盛顿对华制裁54家科技企业的导火索,更不会料到中国外长王毅旋即接见的美国商界领袖,成为撬动中美博弈天平的新支点。

这场交锋始于戴安斯不合时宜的强硬。3月18日人民大会堂的闭门会谈中,美方代表不仅要求中国独自承担贸易失衡责任,更以芬太尼问题为筹码威胁加征关税。这种"最后通牒"式谈判,遭遇中方"平等尊重"的铜墙铁壁。值得玩味的是,戴安斯在离京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对记者追问关税议题竟三缄其口,这与两个月前美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时的滔滔不绝形成鲜明对比。

美方的报复来得快且狠。3月20日,商务部将大疆、中芯国际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剑指中国智能制造2025战略。但制裁大棒挥下时,华盛顿或许忘了:中国对美高科技产品进口额已从2018年的470亿美元锐减至2023年的127亿,自主芯片自给率突破70%。这种制裁,更像是政治姿态而非经济杀招。

芬太尼争议折射美国社会治理困境。尽管中国早在2019年就将芬太尼类物质纳入管制,美国疾控中心数据却显示,2024年药物过量致死人数同比再增15%。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所言:"与其甩锅中国,不如填补自家药品监管漏洞。"这种"生病让邻居吃药"的逻辑,在北美阿片危机持续恶化的现实面前愈发荒诞。

转机出现在格林伯格的到访。这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携安达保险等30家美企代表抵京,获王毅外长高规格接见。双方两小时会谈释放关键信号:中方愿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但美方需停止"麦克风外交"。格林伯格当场承诺推动民间经贸纽带,其背后的美国商会数据显示,76%在华美企仍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市场。

这场博弈揭示中美关系新常态:政冷经热、官滞民通。当戴安斯在制裁令上签字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以每45秒下线一辆Model Y的速度扩产;当华盛顿炒作"脱钩"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Shein在美用户突破6000万。这种政经温差,恰似王毅所述:"合作不是施舍,而是共赢的选择。"

历史总在循环中前进。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正是美乒乓球代表团先行叩开外交坚冰。如今格林伯格们穿梭太平洋的身影,是否预示着中美关系将迎来新的"破冰者"?答案或许藏在五月将启的APEC峰会,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平等尊重的谈判桌,再精明的特使也只能带走北京的春风,而非想要的果实。

0 阅读:73
诗珊谈国际

诗珊谈国际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