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现实总是比电影刺激,比小说离谱,编剧都不敢这么编。
上海一位七旬爷叔老薛因为动迁, 补偿了4套安置房 ,共计303.79平米。其中一套准现房,三套在建期房,合计有303平方米。
从2019年动迁开始,老薛四套房子陆陆续续签约了16次,骗了1060万的首付款。有了钱,老薛退休生活一下子“飞”起来了。他频繁出入娱乐场所,夜夜笙歌。照中介小缪的说法,爷叔喜欢唱歌,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一年365天,他要唱400天。
此外,老薛人老心不老,心思花得很,而且还是个时间管理大师,他同时交往了好几个女友,花钱毫不吝啬,几乎所有聚会都由他主动买单。
纸包不住火,薛大爷的“一房多卖”终究还是穿帮了。那些购房者,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的钱,甚至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套房上,结果却成了泡影。有的家庭因为这件事闹离婚,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最终,老薛、老祝和中介小缪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一、突如其来的财富需理性管理,避免“暴富陷阱”
老薛在获得四套动迁房后,未选择合理规划财富,而是盲目挥霍,将首付款用于娱乐消费(如频繁KTV、交女友、请客等)、购买彩票、古玩(甚至被骗买假货)以及借贷亲友,最终导致1060万元首付款几乎耗尽。
启示:财富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冷静决策,建议通过理财规划、法律咨询等方式规避风险,避免因短视行为导致“财富反噬”。
二、法律意识淡薄与违法行为的代价
老薛在明知房产无法交付的情况下,仍通过“一房多卖”骗取首付款,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最终,他与同伙老祝、中介小缪被依法逮捕,面临刑事处罚。
启示:法律是财富行为的底线,任何试图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终将受到制裁。公众需加强法律意识,尤其在涉及大额交易时,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和产权法规。
三、警惕“朋友”与中介的合谋欺诈
老薛朋友老祝和中介小缪在案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老祝怂恿老薛卖房,并通过虚假投资(如购买假古玩)侵吞资金;中介则利用低价吸引买家并私吞部分首付款。据统计,两人共侵吞120万元。
启示:在重大财产交易中,需警惕“熟人”的诱导,尤其涉及利益分配时,应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轻信他人承诺。
四、购房者风险:贪图低价与产权风险
买家因动迁房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而被吸引,却忽视了此类房产的产权限制(取得产证后三年内不可过户交易)。最终,部分买家不仅面临无法收房的风险,还需通过漫长诉讼追讨损失。
启示:购房者需充分了解房产性质,避免因贪便宜忽略法律风险;对于期房或动迁房交易,应要求卖方提供产权证明,并通过第三方监管资金。
五、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财务教育与心理关怀缺失
老薛作为七旬老人,缺乏应对突发财富的能力,其行为部分源于对“金钱用不完”的盲目自信,以及社交圈中不良诱导的影响。
启示:社会应加强针对老年人的财务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同时家庭成员需关注老年人的重大决策,防范外部风险。
上海爷叔的案例是一面镜子,既照见了个体在财富面前的脆弱性,也暴露了法律监管、社会教育和交易风险防范的不足。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从中汲取教训:理性对待财富,强化法律意识,警惕人性贪婪,方能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