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2 年 2 月以来,俄乌战争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东欧大地,这场战争打破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俄军的军事行动拉开了战争的序幕,随后战争迅速陷入了持久僵持的状态,给俄乌双方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势力的介入下,乌克兰试图通过 “大反攻” 来扭转局势。
自 2022 年 2 月俄军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战争进入了漫长且残酷的持久战阶段。
乌克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援下,为了争取战场主动权,稳固国际援助支持,于 2023 年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 “大反攻”。
2023 年 6 月 10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宣布 “大反攻” 开始。
这一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观点认为此次反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为欧美 “股东” 展示能力的表演,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现军事行动的积极态势,来继续获得欧美等国源源不断的军事、经济援助。
毕竟乌克兰在战争中对外部援助的依赖程度极高,维持援助的稳定供应对其至关重要。
乌军的无奈反攻乌军 “大反攻” 的背景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军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欧美国家的援助。
国际社会在俄乌战争的态度上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国家秉持着 “谁赢了帮谁” 的立场,这使得乌克兰迫切需要通过反攻来展现自身的实力,从而稳固国际支持。
此次反攻有着多重目的。
在军事层面乌军试图收复扎波罗热州,扎波罗热州地理位置特殊,一旦乌军成功收复,将对俄军的克里米亚补给线构成严重威胁,削弱俄军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而在政治方面,一场成功的反攻能够向国内外展现乌克兰的胜利态势,提升国内民众的士气,增强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信心,进而争取到更多的援助。
扎波罗热州攻势在 “大反攻” 中,乌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俄军精心构筑的 “苏洛维金防线” 发起了猛烈攻势。
罗博季涅地区成为了乌军进攻的重点目标区域,此地战略位置关键,是连接多个重要地区的枢纽。
若乌军能够成功占领罗博季涅地区,将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打开局面,进一步推进对扎波罗热州的收复计划。
然而“苏洛维金防线” 给乌军的进攻带来了巨大阻碍。
绝望冲锋与 “死亡收割”乌军 8000 人冲锋失败2023 年 8 月 16 日一场惨烈的战斗在罗博季涅阵地展开。
乌军派出 8000 余人以波浪式冲锋的方式突袭俄军阵地。
乌军士兵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冲向俄军堑壕,但他们刚一进入堑壕区域,便遭遇了俄军预埋的炸药和地雷袭击。
瞬间战场上爆炸声轰鸣,乌军的进攻节奏被彻底打乱,士兵们陷入了混乱与恐慌之中。
在无奈之下乌军只能选择撤退,撤退途中的遭遇更加悲惨。
俄军在这场战斗中采用了巧妙且有效的战术。
他们提前在堑壕中精心布置地雷和炸药,故意诱导乌军进入陷阱,待乌军陷入混乱后,再使用精准的炮兵火力对撤退的乌军队伍进行打击,实施所谓的 “死亡收割”。
这种战术使得乌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在人员伤亡上代价惨重,而且在士气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乌军为何采用人海战术?“苏洛维金防线” 的防御体系极为复杂,包含了密密麻麻的战壕、广阔的地雷场以及深深的反坦克沟渠等防御设施。
这些设施相互配合严重迟滞了乌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
大反攻初始,乌军装甲部队旋即遭受俄军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至极。
据美媒报道在短时间内,乌军装甲部队的损失占援助总量的 15% 以上。
此外乌军在战争中缺乏制空权与电子战能力,这使得他们的装甲部队在战场上成为了俄军无人机与直升机的活靶子。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乌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无奈之下乌军只能选择采用集团冲锋战术,试图依靠士兵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装备与火力上的劣势。
但这种战术无疑是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在现代战争的强大火力面前,效果甚微且伤亡巨大。
深入思考与新观点融入俄乌战争持续处于胶着状态,双方均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
从国际格局的视角来看,俄乌战争对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变革。
北约在这场战争中进一步强化了对东欧国家的影响力,而俄罗斯则在国际舆论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努力寻求新的外交突破和战略平衡。
在战争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因素。
乌克兰内部民族分裂局势严峻,东乌地区俄罗斯族民众和乌克兰政府矛盾久积,积怨颇深。
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虽然被国际社会部分国家视为 “侵略”,但从俄罗斯自身的安全角度出发,北约的持续东扩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这种复杂的局面表明,战争往往不是简单的一方对另一方的 “正义” 或 “非正义” 行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无数家庭在战争中破碎,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得到满足。
国际社会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和平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俄乌冲突的方案,以减少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伤害。
俄乌战争的双重代价乌克兰的惨重损失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人力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乌军伤亡士兵至少达40万之众,这无疑给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经济与基础设施方面,乌克兰的国家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交通、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遭受重创。
俄罗斯的巨大代价俄罗斯在战争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美国国防部长曾称俄军已损失 80 万士兵,这一数据虽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俄军的伤亡人数众多。
俄罗斯国内众多人员伤亡,致劳动力锐减百万之巨,这给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银行利率高达 21%,这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军工产业作为俄罗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面临着工人短缺的困境,即便开出高薪也难以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这对俄罗斯的军事装备生产和维护造成了不利影响。
战争背后的深层原因北约东扩与俄乌冲突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看来北约的不断东扩使其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乌克兰在对待东乌俄罗斯族民众的问题上,存在着压迫和歧视等不当行为。
这些行为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得东乌地区的俄罗斯族民众对乌克兰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最终这些矛盾成为了俄乌冲突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导致了俄军的军事介入。
“不义之战” 的双面性从国际社会的普遍观点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被视为侵略行为。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
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是北约东扩的受害者,其国家安全受到了现实的威胁。
乌克兰作为被侵略的一方,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
但乌克兰自身在对东乌地区的治理上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东乌俄罗斯族民众的不当对待加剧了地区矛盾,这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复杂的局面表明俄乌战争的性质并非简单的 “正义” 与 “非正义” 能够界定,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利刃
俄军企图的反攻行动,被乌军反推了30公里。真是“越打越强,越打越有钱”的俄罗斯!有视频显示,在战场上惊现俄军伤兵拄拐杖发动冲锋。由于拄拐杖的士兵行动速度不快,很快被乌军无人机歼灭。被炸死的时候拐杖还在身边。即使俄军的兵力短缺,但让拄拐杖的伤兵发起冲锋也太说不过去了。还有,俄军在前线开上了手扶拖拉机当军车用了。俄罗斯人打仗越来越让人有看点了,让人忍俊不禁。
685269 回复 01-24 22:25
乌克兰伤亡九十多万,俄伤亡6万左右
林观保
俄罗斯绝对是正义的,就像中国当年抗美援朝一样,如果是不抗美援朝,中国要屯兵50万于鸭绿江,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这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要抗美援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