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城争夺锂电第一城!那么,谁才是真正的中国锂电第一城?

元芳说投资 2023-11-26 20:09:41

11月9日,在首届世界储能大会上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的称号,隆重授予福建省宁德市。

 

以此来肯定宁德市在发展新能源电池方面的成就和行业地位。

近几年,在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下,新能源电池成为部分城市的主导产业。先后出现了,“锂都”“新能源之都”“储能之都”之争,随着宁德市获得“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称号,各种争夺也随之尘埃落定。

当然最不服气估计要数四川宜宾了,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隆重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宁德和宜宾也是唯二的两个获得国家明确称号的城市。

目前,除了福建宁德、四川宜宾外,国内至少还有5座城市在争夺类似称号

江西宜春要打造“亚洲锂都”;

江西新余是“全球锂电高地”;

四川遂宁要打造“锂业之都”;

山东枣庄是“北方锂电之都”:

湖北荆门是“中部锂电之都”。

在这7个城市中,大致可以分为7类,靠资源、靠巨头和白手起家3三种。

其中,江西宜昌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

宜春,打造“亚洲锂都”的底气,在于其有全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相当于2000多万吨碳酸锂,约可以生产3万Gwh电池,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2021年宜春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

 

宜昌利用丰富的锂资源,吸引国轩高科、宁德时代、赣锋锂业、比亚迪等明星企业落地,目前已形成贯通“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截止2022年底,宜昌拥有锂电新能源企业202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116.98亿元。

而宜春相关政府人士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入达2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从宜春锂资源获益的并不是宜春而是边上的新余。

1977年,依托宜春的锂云母矿,国家在旁边的新余规划建成了江西省冶金集团公司下属的805厂,也就是江西锂场,成为中国最早的锂工业基地之一。

不过,进入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外盐湖提锂技术的突破,对我国的以锂矿提锂 为主的工业造成毁灭式的冲击。到世纪之初,只剩下3家锂盐厂,江西锂盐厂就是其中之一,成为当前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柱石。

 

1996年,在当时锂业艰难发展背景下,时任江西锂厂科研所所长李良彬(后来赣锋锂业老总)辞去职务,带着4个同事到新余市河下镇创业。当地政府出资,李良彬出技术,成立了赣锋金属锂厂。1998年,锂厂以85万元的价格拍卖,李良彬以90万元价格拍下,并在2000年改名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已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锂生产商,不仅是唯一同时拥有“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还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在全球布局的锂资源权益储量近3400万吨,名列第1。

2022年,新余全市锂盐年产能达22.9万吨,产量近20万吨,占全国产量约30%;锂电池年产能15.4GWh,产量10.4GWh,新余市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盐加工基地,还是国内重要的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全市锂电产业2022年实现营收527.3亿元、增长258.6%,利税226.8亿元、增长578.6%,2023年始冲击千亿营收规模。

这也是新余喊出“全球锂电高地”的底气所在。

靠天赏饭吃的还有四川遂宁

四川锂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57%,居全国之首,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马尔康、金川、康定、雅江、道孚等县。

1992年,靠着射洪(遂宁下辖县级市)当地的锂矿资源,射洪决定联合阿坝州金川县上马碳酸锂工程。1995年,四川省射洪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射洪锂业”)正式注册挂牌运营,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三家锂盐生产企业之一。

2003年,原先为射洪锂业代理进口澳大利亚锂辉石的蒋卫平成立了天齐集团。

 

与此同时,射洪锂业由于市场、管理、体制等多种原因,工厂自投产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

截止到2004年,射洪锂业已累计亏损6200余万,而股东的出资只不过有2000万元,股东损失殆尽。

挽救射洪锂业也好还是写下“包袱”也罢,2004年射洪县政府与蒋卫平所控制的天齐集团签署协议,在剥离射洪锂业约7000万元债务后,以1144万元价格,将射洪锂业全部股权转让给天齐集团,射洪锂业更名为天齐锂业,又一个锂业帝国诞生。

当然,天齐锂业也在不断扩张中壮大,也一度因为收购智利SQM和碳酸锂价格大跌差点破产,或许是上天的眷顾,2021年年初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一路走高,最高涨至57万元/吨,天齐锂业度过危机,成就锂业帝国。

当前,天齐锂业的主导产品电池级碳酸锂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是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最大供应商和国内碳酸锂产品第一大出口商,2023年年初以超过150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第四大锂生产商。

这也是遂宁要打造“锂业之都”的底气吧。

遂宁已形成以锂资源开发龙头为中心,已集聚各类锂电企业39家。据《遂宁市“十四五”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每年基础锂盐产能达到20万吨以上,全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超过1000亿元。

宜宾,则是靠丰富的电力资源,成功吸引了巨头宁德时代的落地,也使得宜宾这个“酒都”多了一个“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生产锂电池的能耗巨大,排放也是巨大的,而宜宾上游金沙江河段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梯级电站,总装机量相当于2个三峡工程的水电资源,成了他们吸引宁德时代的的最大资本。

2019年宁德时代落户宜宾,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60亿元的“超级项目”,带动了90多个配套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依靠优势条件,过去几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整体规模迅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发展到2021年的160亿元、2022年的突破900亿元达916.7亿元,预计2023年将实现1200亿元。

宜宾现已集聚电芯、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铝)箔、隔膜、电解液等6大电池组件,以及导电浆料、生产装备等多领域产业链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超2100亿元,初步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整车,再到电池回收的“1+ 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宜春、新余、遂宁在利用锂资源优势下,成就了新能源产业;宜宾则是依靠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得到巨头的青睐。而宁德、荆门则完全是靠巨头企业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2011年,宁德时代在东侨赤鉴湖畔破土而兴,宁德拉开了改写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的序幕。

10余年间陈哲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东风,宁德时代从这个闽东小城孵化迅速成长为全球动力电池“巨无霸”企业,装机量连续6年霸榜世界第一,最高总市值曾逼近1.6万亿元,排在A股第3。

 

在宁德时代龙头企业效应的吸磁之下,吸引了包括上汽集团、格林美、杉杉股份、厦钨新能源、科士达、邦普、国泰、卓高等80多个产业链项目,覆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和电池构件、机械设备、包材等配套项目,全市拥有包括储能在内的在建和投产锂电总产能达330GWh,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集群。2022年,锂电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63家,产值为2756亿元,占全国同行业产值23%。

在2023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市政府发布了《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显示,规划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形成330GWH锂电池的产能规模,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另一个靠巨头企业喊出打造“中国锂电之都”还有湖北荆门。

2022年5月,亿纬锂能把“高性能锂离子圆柱电池产业化项目”实施地点从惠州改到荆门。

作为湖北荆门人,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城近几年他重仓荆门。

8月20日,亿纬动力第十区超级工厂项目首桩在荆门高新区开钻。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为目前国内单体设计产能最大的锂电池工厂。建成达产后,亿纬动力产能将达212.6GWh,产值可突破千亿大关。

目前在亿纬锂能的周边,聚集了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恩捷、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电解液龙头新宙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等30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形成“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电池产品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回收利用”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

根据规划到2025年,荆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亿纬动力跻身千亿级企业行列,阔步迈向“华中锂电之都”。

2022年荆门跻身中国锂电产业特色城市“十强”,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

和以上诸多城市截然不同的山东枣庄,既没有优秀的锂矿资源禀赋,也没有抱上巨头企业的大腿。从发展过程来看,它是一座被产业转型推着走的城市。

枣庄,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东部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其实,早在千年伊始,枣庄高新区就已出现了从事锂电池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4年前后,枣庄高新区初步探索锂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以海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锂电生产企业先后涌现。尽管当时锂电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业链也尚未形成,但也为后续发展锂电产业打下了基础。

2021年是枣庄电产业强势崛起的转折年。当年枣庄市人民政府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年产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投资200亿元,为枣庄单体投资最大的锂电产业项目。

目前,枣庄市锂电全产业链企业达到116家,较2020年增长了近5倍,产品种类300多个,实现产能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13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芯10GWh、拆解0.4万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向着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

2022年枣庄锂电产值超100亿元,根据规划,2025年实现锂电产值达到800亿元,2030年实现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总的来看,不管是产能还是产业链完整亦或是锂电产值来看,最有资格荣获中国锂电第一城称号的还是宁德。

 

以上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1 阅读:130
元芳说投资

元芳说投资

逻辑选股、技术择时、价成共舞、波段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