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正是这种风气让真正想要向别人借钱的人,更难对亲戚朋友开口,而这时网络贷款出现了。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无疑便利了生活,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贷在提供便利的时候也带来了隐藏的风险,让许多人一步步深陷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进,小额贷款的种类与产品展现了肆意疯长的多样性,老百姓们东借一点西借一点,逐渐被越滚越大的债务裹挟。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被网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我们真的要变成“网贷大国”了吗?
积水成渊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急用钱的时候,以前大家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现在网络贷款的出现避免了不好意思开个口的尴尬,只需要上交信息即可快速到账。
网络贷款的本意是给予用户帮助,但当双方都有了“不当操作”时,一切都变了味道。
最先经不住网贷诱惑的群体是对于资金没有成熟支配意识的学生群体,他们因为普遍不具有赚钱的能力,经济来源大多是家长的供给。
然而当他们想要父母能力之外的钱财,或者有生活费以外的消费计划,去哪里“搞钱”就成了问题,很巧的是,各种网贷、小额贷出现了。
小林(化名)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是一名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因为想要一部1399元的手机而苦恼,然而在支付的时候,她发现可以选择“某呗”渠道“先用后还”。
这无疑满足了她没有钱但又想购物的想法,先从平台把钱借出来,等到约定的时间再还回去。
这种支付方式无形中带来了隐藏的快感,下单的那一刻好似实现了不用花钱就能买买买的快感,于是她放纵了约束,选择在更多的购物中使用网贷支付。
后来,一个平台的额度用完了,小林借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先花后还”的习惯早已养成,于是她又在其他平台开通了“某白条”、“微某贷”等。
以至于最后小林进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所幸她的总欠款额度只有2万元,在课余时间打工兼职,还是有希望清空债务的。
但是同样是高校学生的四川小李(化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小李家境不怎么好,但是他有个异地恋的女朋友,为了时不时安抚女友的情绪,他就在网贷平台借钱为其买礼物。
与小林一样的是,小李也开启了多平台借款,他要比小林疯狂的多,把几乎能借的平台借了个遍,没能力还钱的他最后债台高筑,欠款总额达到了12万多。
小李的家里自然没有能力帮他承担债务,最后他只能无奈地办理了退学,他的个人征信也是花得一塌糊涂。
以上两个例子,是对于理财没有成熟认知的学生群体常见的事情,他们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但是没有能力解决后续的高额还款。
然而在现实中,被网贷“打败”的还有拥有理财经验的过来人。
不清晰认知除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另外一群被各种网贷折磨得喘不过气的人,是自认为有回天乏术、理财才能的生意人。
前者是本就在做生意时有了资金缺口的人,他们通过各种网贷借到了维持生意继续运转的钱,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转过头来就能把贷款还上。
但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原本的资金缺口再加上大量的网贷欠款,这种打击成都很可能就把一个家庭的支柱给打垮了。
后者是一些有心经商却没有资金的人,当他们看到贷款平台广告里“利息低”、“放款快”等诱惑时,那颗想要大干一场的心蠢蠢欲动。
但是这些人群中能走向成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因为缺乏经验与敏锐度,最后赔得血本无归,他们本就是因为没钱才借的网贷,这时就更加还不了借款了。
以上两种是这些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判断力、经验等没有清晰的认知,才会在网贷的诱惑下越陷越深,然而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是单纯的“贪心不足”。
这群人本就属于欠债人群,他们为了还债找到网贷平台,一笔一笔开始借钱,能借的全借了,所有额度打满,然后开始无休止的以贷养贷。
然而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完美的闭环就会全部崩塌,这个人几乎就没有了上岸的机会。
为什么从网贷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是人们变得贪心了,还是网贷平台变得狡猾有套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