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铁艺灯笼骨架。吴海民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冯喆 通讯员 吴海民 沈强 杨美元)近日,河北省迁安市王氏传统铁艺灯笼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王达,接到了一单来自马来西亚华人订购的18对绛纱灯,正忙着打包、邮寄,发往广州……这是他的铁艺灯笼继销售到塔吉克斯坦后的第三单国外生意,标志着迁安市非遗文化产品已走出了国门、闯入了国际市场。
灯笼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适用于各种节目,迁安市的王氏铁艺灯笼是其中一枝,主要原料为铁皮铁丝、烫金纱绸,现有产品分为20#30#40#50#等10余个型号,颜色繁多,样式古朴,造型独特,可定制,分手提和装饰两大类。手提款20#30#适用于拍照、舞蹈、庆典、汉服搭配等;装饰款40#50#适用于宾馆饭店、会所展览、庆典等悬挂装饰,内部照明均由现代光源代替了原始蜡烛,色彩丰富,美观安全,产品深受客户好评,畅销市场。年收入近10万元。小小铁艺灯笼不仅照亮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向往的文化自信之路,还照亮了农民多彩的增收致富路。
组装灯笼。吴海民 摄
“我在这里是天工,一天80元,活计也不累,关键是离家近,既不耽误家务活,还学到了手艺,尤其是在冬闲的时候,在家待着也是待着,更何况我这60多岁的人啦!”来自迁安市木厂口村的刘小荣得意地说。村中和周边村在这里干活的有10来个,一年每人能挣10000来元。手工铁艺灯笼的制作,既搭建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平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创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又培训了一批技术能手,使这一技艺为更多人掌握。 “我们还会根据市、镇安排,经常到学校、社区等地讲学,有时还到北京、天津等地去交流展演、开阔视野……这不,镇里的又在和我协商去学校讲学事宜!”王达自豪地说。时下的冬日严寒、冷风凛冽,依然抵挡不住人们传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直播带货。吴海民 摄
手工铁艺灯笼闯入国际市场,是迁安非遗文化不断走出国门,讲好迁安故事,传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唱得更加响亮和自信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迁安市立足现有非遗资源,以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为媒介,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迁安模式”,通过文化展示、展演,非遗讲座、体验等方式,开展“百名非遗匠人守迁安”和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等系列活动,展示非遗技艺和成果,弘扬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的魅力,助推非遗项目向全民保护和传承方向发展。目前,迁安市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0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达到36名,年培训受训学员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