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潜艇的发展,以核潜艇技术最为突出,我国和印度加入核武俱乐部后,也开始制造本国的核潜艇。同时,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我国潜艇的发展二战结束时,前苏联获得了德国U级潜艇和相关技术,仿制成了613型潜艇,之后又改进生产了633型潜艇,并转让技术给我国,我国最多曾拥有84艘潜艇。后来我们在633潜艇基础上,又改进生产了035型潜艇至少23艘,如今这些潜艇由于年龄问题正逐步退役。中苏交恶后,我国潜艇发展曾一度陷入停滞。前苏联解体后,我国从俄罗斯购买了12艘基洛级潜艇,同期开发了039型潜艇,并从德国大量采购柴油机,还获得了法国的声纳技术,但039型潜艇噪音较大,仍然在持续改进中。1958年,我国开始核潜艇自主开发项目,前苏联拒绝转让技术,项目曾一度搁浅;直到1974年,在我国科学家辛苦攻坚下,首艘091型核动力攻击潜艇服役,但噪音很大,而且潜水时不能发射导弹,后续生产虽有改进,实际只能在近海活动。之后的093型核潜艇项目再度搁浅。091型核动力攻击潜艇下水后,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也开始启动,当时同样困难重重,直到1983年才正式服役,1987年更试射了巨浪-1型弹道导弹。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帮助我们开发核潜艇,法国帮助我们建设核电站,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后期也有参与,但我们的科学家同时也大量研发出了新的潜艇技术。我们的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在2006年开始服役,并不断改进,目前完工9艘;093G型装载鱼雷、鹰击反舰导弹外,可能还搭载了对地攻击导弹,号称噪音水平堪比美国洛杉矶级潜艇,甚至堪比弗吉尼亚级。
二战后,德国、意大利、日本被禁止开发核动力潜艇,只能生产柴电动力潜艇用于近海防御,也不允许携带对地攻击导弹。德国虽然战败,但潜艇技术仍在,战后开发生产了201型潜艇3艘,曾短期租借给挪威;之后的205型潜艇建造了13艘,其中3艘在丹麦海军服役;206型潜艇生产了18艘,4艘后来出售给哥伦比亚,3艘出售给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也仿造了3艘。这些潜艇排水量都在500吨或以下,属于微型潜艇,仅能在近岸浅海运行,但采用了新型钢材。冷战期间,美英等国潜艇很快大型化,不但造价昂贵,在军备竞赛中也没有多余的出口能力。更多国家没有核武器,也并不需要战略弹道导弹潜艇,仅需要战术级的常规动力潜艇在近海防御。德国的小型潜艇价格相对低廉、易于操作,成为各国的抢手货。1970年代,德国专门为出口订单设计的209型系列潜艇投产,不同改进型号总计生产了61艘,潜艇或相关技术输往不同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埃及、希腊、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南非、土耳其、以色列。209型各类潜艇最大排水量1800吨,可携带14枚鱼雷,改装型号也可搭载鱼叉反舰导弹,目前仍有订单在生产中。还有衍生型号的210型,与挪威合作,称为210型或乌拉级,挪威海军现役6艘。最新的212型潜艇或托达罗级潜艇,由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配备柴油推进系统,包括先进的空气隔绝推进系统,采用压缩氢燃料电池。潜艇高速运行时使用柴油推进,慢速时切换为电池推进系统,以消除噪音,最长可在水下停留三周。
日本也是战败国,但他们也一直在开发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最新的锂电池潜艇静音效果世界一流。日本现役主力的苍龙级潜艇,先后服役11艘,最后2艘采用了锂电池,容量增加了两倍,明显提高了潜航能力。苍龙级潜艇排水量4200吨,可携带30枚鱼雷或鱼叉导弹,以及水雷。
随着某个霸道国家海军势力的不断扩张,很快就打破了印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几乎每个国家都感受到了威胁,潜艇成了各国海军弥补实力差距的最佳选项。印度先租用了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随后自行开发了阿里汉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排水量6000吨,2016年首艘服役,目前1艘试航,2艘在建。印度曾购买了前苏联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10艘;也采购过德国209型潜艇4艘。最近,印度引进法国和西班牙的鲉鱼级常规动力潜艇技术,自产型为卡尔瓦里级,排水量1775吨,可携带18枚鱼雷或飞鱼反舰导弹,以及30枚水雷;目前服役3艘,在建3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