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那个时代,为了让大家都按照他的想法来生活。于是,他下令烧掉很多书尤其是六国的书,以实现思想的统一。除了看病救人的医书和种田栽树的农书,其他各国那些记载着各种思想、历史的宝贝书,都被这场“知识大火”给烧得差不多了。这让我们现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直到晋朝的时候,有个叫不准的盗墓贼出现了。他在一个深夜,偷偷摸摸地挖开了一个魏国王族的古墓,发现里面有许多珍贵的竹简。当时黑灯瞎火的,他竟把一部分竹简当成了火把,结果好些内容都被烧掉了。晋武帝司马炎知道了这件事后,赶紧派人去整理抢救剩下的竹简。终于整理成了十三篇完整的篇章。
这本书记录的历史相当久远,从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一直讲到魏襄王或者魏安釐王在位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就是著名的《竹书纪年》,比大名鼎鼎的《史记》还要早两百多年!这部《竹书纪年》是一本奇书,讲了很多和正统历史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先按下不表。
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黄帝在位一百年的时候,有一天大地突然裂开了一条大缝。黄帝为了保护子民,决定带领大家离开这个被大自然“警告”的地方,寻找新的家园。在那个时候,“地裂”被视为上天的一种警示,而“帝陟”,就像我们说的“黄帝升天”一样,其实是象征着黄帝带领部落迁徙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继续他们的生活。
唐朝时候有一本名叫《开元占经》的天文学大作,就像一本古代人研究天文现象的百科全书。书中也提到一个神秘的说法:“黄帝将亡则地裂”。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黄帝将要离世的时候,大地就会裂开。”这个所谓的裂开,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就是地震的时候大地的确会裂开。
那么根据这两本书的记载,它们都提到了黄帝时代发生过大地震。而且似乎与黄帝生活的都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打个比方,就好比是黄帝时代的“地理密码”。那么是不是说:要是哪个地方同时发现了黄帝时期的遗址,又有明显的地震遗迹,很可能就是黄帝曾经居住过的都城了?
问题是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答案是还真有。
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有一个名叫“双槐树”的小村庄位于伊洛汇流入黄河的地方。在2020年5月,就像一部尘封的历史书被翻开一样,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老聚落终于向世人露出了它的真容。发现了一处面积有117万平方米那么大的遗址!考古学家们都地称它为“河洛古国”。在中华文明刚起步的53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城市”。2021年10月,这座“河洛古国”更是获得了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荣誉。
郑州市文物局的任伟先生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而李伯谦先生也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观点:他说双槐树遗址很可能就是黄帝时代的“大都会”,或者说至少是咱们早期中国文明的摇篮地。
错位地层
有意思的部分来了。在2022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发现这个遗址内至少发生了两次不同时段的地震。其中一次地震的震级不小于6级。这些地震对这个遗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很多建筑崩塌。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鲁鹏先生介绍说:双槐树遗址中发现的古地震遗迹非常丰富。护城壕沟体系的内部壕沟沉积物发生了液化变形,伴生地面沉陷和地裂缝发育。中部壕沟的南壁甚至发生了崩塌。在居址区内,形成了一条断续的近东-西向古地震裂缝,裂缝南侧的地面也塌陷了,导致部分墙体倒歪。据初步推测,这次地震的震级至少在Ms6.0级以上。专家认为这次古地震事件对双槐树遗址内大量建筑崩塌具有主导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洛古国”的衰落。
错位地层
在这片被古老神话和悠久历史浸润的河洛古国,每一道地裂缝、每一块瓦砾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今,这些沉睡千年的故事,在科学家们严谨细致的研究下,正逐一揭开神秘面纱,倾诉着那段不朽的岁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