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原来超有趣之黎阳起义

搬砖泱夏 2024-10-13 19:05:13

先下手为强

隋炀帝并不甘心于第一次东征的失败。尽管国家已经被他折腾得岌岌可危,回到都城后的几天之内,他又下令将洛阳仓、黎阳仓、太原仓等仓库的粮食运到望海屯储备,并命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第二年(大业九年),隋炀帝又一次下令全国的军队迅速在涿郡集合,开始对高句丽发动第二次进攻。

就在隋炀帝积极准备第二次东征的时候,国内的起义军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但为了自己心中的“千秋伟业”,隋炀帝根本无心顾及国内这些小叛乱。出征之前,他命代王杨侑和越王杨侗分别留守大兴和洛阳,而此时的两位皇孙年龄均只有十岁左右。

第二次东征进展顺利,陆军很快就抵达了辽东城下,此后战争又一次陷入了苦苦焦灼的状态之中。这一次,隋炀帝没有再对高句丽讲什么仁义道德,也没有谈什么来降不杀,几乎是动用了一切可以破城的手段。

隋朝将士在辽东城下殊死搏斗,时任礼部尚书,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却在隋炀帝的身后烧了一把火。

杨玄感,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父亲杨素的死让杨玄感对隋炀帝心生怨恨,而隋炀帝对杨家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杨玄感对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每日活在危机感之中的杨玄感决定趁着皇帝忙于辽东之战,朝局混乱之时发动政变。

大业九年春,隋炀帝第二次发兵辽东,正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为皇帝东征督粮的杨玄感,故意将漕粮囤在黎阳并召集故友,声称大将来护儿谋反,于六月三日在黎阳城发动起义。

当时杨玄感的谋士李密为他出了三条计策。这三条计策分别是:先发兵东北,切断隋炀帝从辽东回来的道路,使隋朝东征大军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这样便可以不战而胜,此为上策;其次是向西行进,夺取长安,长安为先要之地,以此为据点再慢慢夺取天下,此为中策;最后是用兵直接袭击洛阳城,此为下策。杨玄感一是求胜心切,再加上杨家的家眷此时都在洛阳,他便采取了下策,决定直接发兵洛阳。

早在杨玄感起兵之前,民间已经自发形成了不少起义军。在杨玄感带兵开往洛阳的时候,各地军队纷纷来投,等到部队到达洛阳,数量已经达到十万不止。起义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但此时负责防守的是民部尚书樊子盖,他下令全城百姓严阵以待,齐心守城,两军僵持多时。

洛阳告急的消息传出之后,刑部尚书卫玄率军数万支援洛阳。夺城之战在双方的交锋中僵持着,杨玄感军虽然胜多败少,但对于防守严密的洛阳城也只能望洋兴叹。隋炀帝听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并且叛军即将对东都构成威胁的消息,不得不放弃辽东的大好形势,命令大军火速回军平息叛乱。而高句丽军又在撤退的隋军后放“冷箭”,隋军又一次损失惨重。

在回军途中,隋炀帝就命武贲郎将陈棱率兵攻打黎阳,切断杨玄感的后路。同时,他还下令屈突通在河阳召集军队,由此向洛阳进发。除了这两路部队之外,大将宇文述和来护儿也分别率兵前往东都平叛。

如此一来,杨玄感可谓是四面楚歌。此时,他如果率主力部队突击或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但他听信了谋士李子雄的建议,将起义军分为两路,分别对抗卫玄和屈突通的军队。兵力一分散,势力便大不如前,两路军队都不敌对手,纷纷败下阵来。而此时,隋朝的多方部队已经互相得到了接应,包围圈就此形成。

洛阳已经无望,杨玄感又转向长安,以图占据长安地势,日后再图天下。倘若此时杨玄感一心拿下长安,大事尚有可为,但他在弘农宫(今河南灵宝)又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弘农是杨玄感的故乡,杨玄感行军至此,弘农宫的百姓纷纷劝他打下弘农宫作为新的根据地。杨玄感率大军攻打弘农宫三天,城池却岿然不动。大好的战机又一次被贻误,此时,宇文述的部队已经跟了上来。杨玄感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弘农宫,继续向西挺进。由于和追兵相距太近,杨玄感这一路可谓是且行且打,战士们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作战强度,军队战斗力日益降低。

至董杜原时,杨玄感军被宇文述的部队打得惨不忍睹。见大势已去,杨玄感只得和其弟杨积善率十余骑突围,但已经穷途末路,无处可逃。逃到葭芦戍的杨玄感已自知是强弩之末,他不愿被隋军擒获受辱,遂求杨积善将自己杀死。杨氏一族后被隋炀帝所灭,这场轰轰烈烈的政变就以如此惨痛的结果完成了它的征程。

虽然这是一场以失败告终的起义,但在隋朝末年却大大地震动了人心,催进了当时的农民起义,隋朝的统治也因为这场叛乱而更加岌岌可危,甚至可以说是杨玄感的叛变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东征的失败。至此之后,隋朝一蹶不振,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平息了杨玄感叛乱的隋炀帝又下令第三次进攻辽东。这次的战争像前两次一样,在开始进行得十分顺利,大将来护儿的水军在卑沙城大败高句丽军后来到了平壤城,胜利就在眼前。经过三次大战,高句丽终于抵抗不住隋朝的压力,国王高元又一次遣使向隋朝乞降,并将隋朝的叛将斛斯政主动交由隋军处置。

而此时,国内的农民起义已经逐渐声势浩大,大隋江山岌岌可危。辽东一投降,隋炀帝刚好借机班师回朝去处理国内的叛乱。第三次东征就这样以隋朝“胜利”而告终了。

来源:《唐史原来超有趣》方寄傲编著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