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淬火”系列纪录片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纪录片从多角度就解放军新质战斗力生成和新型武器装备建设进行了全面展示,大批未曾露面的新型武器装备细节纷纷解密曝光。
在最新的纪录片画面中,更是首次展示了福建舰的升降式电磁弹射操作室、电磁弹射击发按钮、弹射前保障调度训练以及电磁弹射器导轨近景画面。
一、福建舰飞行甲板航空保障系统全面“福特化” 让人惊喜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频画面中,福建舰的一些细节设计让人惊喜不已。
例如,作为飞行甲板上最关键的航空保障设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操作室与美“福特级航母的新一代弹射器控制站结构类似,均采用可升降的六边形观察窗。
同时为了舰载机和甲板下操作人员的安全考虑,增加了顶部装甲层保护,这与尼米兹级航母弹射器控制室无装甲保护的状态迥然不同。
9月12日,美国“战区”网站就相关曝光视频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认为,通过“淬火”系列纪录片曝光的一系列视频影像来对比,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各子系统与美军福特级航母相似度极高,特别是飞行甲板航空保障的配置和编组明显参考了福特级航母的设计。
这显然是中方对福特级航母的优缺点进行了长期技术跟踪、详细分析、细节研究和借鉴的结果。
(“福建舰”的弹射器控制室观察窗)
美国“战区”网站认为,飞行甲板航空保障子系统作为航母区别于其他大型主战水面舰艇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各型号舰载作战飞机在航母上起降回收和有序作业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艘航空母舰的综合作战能力。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海军强国,美国在建造和使用航母这种综合性武器平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航空保障系统的设计、研制、试验和使用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和可靠数据。
因此,有选择性地借鉴美军设计经验和保障策略是一种高效且明智的选择。
(“福建舰”的弹射器控制室内部)
从“淬火”系列纪录片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保障人员组成一个“一站式工作组”,证明福建舰采用了与福特级航母类似的“一站式保障站位”配置。
也就是舰载机在起飞前,仅仅需要在飞行甲板上的任何一个保障站上就可以完成维修、通电检测、供电、加油、挂弹等所有保障作业,不需要像尼米兹级航母上要在不同站位分别完成保障作业的各个环节。
这大大简化了保障流程,减少了舰载机的出动准备时间和人员冗余,极大提高了综合保障效率。
我们也可以看到,福建舰甲板上的那些“黄马甲”,背后的标志也改成了“弹射”,而之前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的“黄马甲”,背后写的则是“起飞”。这一岗位名称的变化,也体现了福建舰性质的变化,从滑跃型航母过度到了弹射型航母。
(福建舰的弹射按钮)
二、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细节曝光 证明海上电磁弹射已万事俱备
众所周知,作为现代军事科技的集大成者,航空母舰已成为大国海军实施多样化作战任务的标配,而舰载机是航母战斗编队中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制海权以及制电磁权,实现最终军事目的的重要手段。
由于航母上特殊的起降条件限制,滑跃起飞方式受限约束因素太多,而弹射起飞方式反而成为舰载作战飞机海上起飞的核心关键。
相对比新一代电磁弹射器,尼米兹级航母上蒸汽弹射器的弹射机构体积大、能量利用率低、能效不高、能量输出无法控制、弹射容错能力也很差。
同时,蒸汽弹射器还存在对舰载机机体造成长期应力损伤等无法避免的问题,美军的EMALS电磁弹射器可以弹射起飞重量0.2吨至45吨的各型号舰载机,这是尼米兹级航母的C-13-2型蒸汽弹射器根本无法企及的能力。
(“福建舰”的“一站式保障站位”配置)
此外,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配套设施极多,系统操作和配置极为烦琐,其缝式缸体对产品加工精度和材质要求较高,且U型密封条磨损严重导致更换频繁,维护成本极大,需要为飞行甲板配置大量弹射器维护人员。
与此同时,尼米兹级航母的C-13-2型蒸汽弹射器的重大故障周期为405周,而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两次重大事故之间的间隔周期高达1350周左右,在可靠性方面,蒸汽弹射器完败。
最关键的是,航母的绝大多数作战任务是由各型舰载机来完成的,因此舰载机的出动回收能力和单位效率,成为衡量航母综合作战能力的最关键战术和技术指标之一。经过美方对比实验,蒸汽弹射器在出动效率上明显弱于电磁弹射器。
(弹射前准备流程演练)
在美国海军有关弹射器的对比理论模型和建模仿真模型中,尼米兹级航母的12小时持续出动回收能力仅为福特级的77%左右,24小时高强度出动回收能力仅为福特级的69%,且福特级的飞行甲板保障人员还相应减少了300多人,航空联队的保障人员减少了20%。
基于美军的经验,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原本为003型航母配套研制生产的某型蒸汽弹射器,虽然已完成设计定型工作,但经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实验,海军最终毅然决然选择临时调整003型航母设计方案,为福建舰改装新型电磁弹射器,研制周期长达15年的蒸汽弹射器最后转入技术储备。
(飞行甲板保障人员)
从纪录片中曝光的电磁弹射器种种细节来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弹射舰载机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