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大易
杨大易(1919-1997),原名杨达意,四川省苍溪县人,享年78岁。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30军第89师第70团通信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第89师司令部通信队队长兼指导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军西路军第30军第89师直属队青年股股长、直属队总支书记。1937年春在祁连山的突围作战中受伤被俘,脱险后经辗转跋涉到达陕北。

杨大易铜像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区队长,“抗大”第一分校第3营副教导员(营长杜义德【中将】,教导员铁坚)、第1营教导员(营长余克勤【少将】)、分校政治部总务科科长(主任李培南)、分校第5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长陈华堂【少将】,政委李振邦【少将】),八路军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团长张仁初【中将】,政委张雄【少将】),八路军115师所辖滨海军区第23团政治处主任(团长胡继成【少将】、覃士冕【少将】,政委王德贵【少将】),山东军区第2师第4团团长(政委杨廷昌)。

杨大易夫妇在青岛
抗战胜利后随部挺进东北,相继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第5团政委、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副师长(师长江拥辉【少将】,政委吴岱【少将】),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副师长(师长江拥辉,政委黄玉昆【少将】)、师长(政委李际泰【少将】)。

杨大易纪念丛书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师长(政委李际泰),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解放军第42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解放军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员,解放军第47军副军长,解放军桂林步兵学校校长,湖南省军区政委(1968.司令员龙书金【少将】)兼湖南省革委会副主任(1968-1977.主任黎原【少将】、苏铸),湖南省军区司令员(1968-1975.政委郑效峰【少将】)兼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1970-1973.书记苏铸)、书记(1973-1975.设有第一书记)。
1975年至1983年,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政委李道之【少将】)、兼中共辽宁省委常委(书记曾绍山【中将】、任仲夷、郭峰)。

杨大易、杨洁夫妇与女儿在桂林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共九大、十二大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著名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取材于杨大易任师长的第112师进行的松骨峰战斗。
夫人:杨洁(生卒年不详),广西自治区桂林市人。

杨大易夫妇与子女合影
注:
铁坚(1915-2011),福建省长汀县人,建国初曾任汕头警备区司令员。
李培南(1905-1993),江苏省邳州市人,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杨廷昌(1916-2005),四川省阆中县人,后任湖北省机械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