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央视采访里,这位中学校长一点儿不避讳。
他不仅主动说出了曾有民办中学招揽自己的情况,还在镜头前提出了上级部门在教育资源上的问题。
这个举动,再加上他啥都直说的态度,让人一下子懵了。
一个校长咋能这么“大胆”!
或许听到这里你会觉得,他是那种表面正经、一心谋求当官的“官样人物”。
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就是这个人,短短四年,让 2000 多个农村孩子靠他的努力走进了大学,成为改变自家命运的第一批人。
他做事这么“出格”,到底是真的啥都不怕?还是就只为了一股冲劲?
也许,这背后有你我都想不到的东西。
陈立群的成长与奋斗陈立群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他家穷得叮当响。
不过,他有股不服输的劲,硬是靠自己努力在1978 年,考上了浙江师范学院。
大学一毕业,他就奔着教育这条路去学校当老师。
在接下来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一路当上了校长。
刚开始,他想法简单,就是教书挣钱养家。
可慢慢的,他发现班里农村来的孩子,眼睛比谁都渴望得放光。
可就因为穷,很多孩子早早就辍学打工了。
他看到后心里特别难受,这些孩子原本是有机会走得更远的,却被贫穷所限制。
为了这些孩子,当时作为长河高级中学校长的陈立群,在学校设立了一个“洪志班”。
这个班的学生,不仅学费、生活费全免,还额外发放生活补贴。
此举就是要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他说做就做,把那些学习成绩不错,却因贫辍学的孩子挑出来,一个个拉回来。
接着,他又去跑上级、找企业家募集资金,尽量把需要的费用都解决掉。
“洪志班”一开设,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
第一次高考,这个班的学生全都考上了大学!
这种结果让家长心服。
由于陈立群的出色表现,没多久他就被调任到学军中学当校长。
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生源都是顶级的存在,本科率更是达到百分之九十。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来到学校后他就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把那些“看着热闹但没啥用”的花架子活动砍掉,把更多时间归还给教学。
同时,他也时刻留意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后,他常往宿舍、操场跑,找学生聊天。
问考试、问压力、问计划,连班级小矛盾他都操心。
他管理严格却又显得亲切,这使得学生更信任他,甚至主动跑来跟他谈学习和生活里的难题。
这些用心的改革没白干,后来学军中学的本科上线率一下子蹿到 97%,常年有几十个学生走进北大和清华!
这成绩,让学军中学很快变成家长争着“提篮抢菜”的热门学校。
也把陈立群推到了“金牌校长”的高位。
然而就在他功成身退,到了退休的年纪后,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贵州台江县的挑战2016 年,陈立群从学军中学退休后。
既没回家享清福,也未接受那些民办中学动辄百万年薪的高薪职位。
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去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
这个地方,是他走下“神坛”的起点,更是挑战的真正开端。
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全县几百名学生。
二本上线率仅有 10%,三年才出一个过一本线的学生。
校舍破旧,师资匮乏,孩子们的眼神跟东部的学生截然不同,更多的是压抑和迷茫。
陈立群一到学校,第一天就被眼前的乱象惊着了,他用四个字形容:“一所乱校”。
学生上课不专心,晚自习教室乱哄哄。
老师连备课都懒得动,作业不但布置得少,批改也马马虎虎。
更别提教学质量了,错了半节课都察觉不了!
更让他忧心的是,学校食堂就一个,学生吃饭排队能排到下一节课。
当地的教育环境早就使人麻木,可面对这糟糕的局面,陈立群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放弃。
陈立群先从学校的基础设施搞起。
他到处筹款,给学校弄了三个食堂。
紧接着他又盯上了教学楼,那里桌椅破得没法看,他硬是找钱换了新的。
就连学校的寄宿管理也变了,原本散乱的模式被他整得有模有样。
作息安排的严严实实,学生总算在学校里找到点秩序感。
可改善硬件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真要让学校有活力,得从老师们抓起。
他发现不少教师教课随便,不备课就上台,连错都错得趾高气扬,他可忍不了这个。
后来他直接让两位不合规矩的老师停课,有了震慑,他接着放开手脚推政策。
之后他搞了评课比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他还每年选一批老师去杭州培训,回来后再让他们传帮带,整体提高师资水平。
他的原则简单得很:
你不但要教会学生,还得教好。
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分为,在民族中学上任还没满一周,陈立群就着手制定 16 条规章制度。
这些规定涵盖早读、晚自习管理,还有教师出勤考核,连校园卫生都包括在内。
学校的时间表重新安排,早读 6 点半准时开门。
晚自习从前自由散漫,如今变成 40 分钟全程学习,每一项规定的落实他都亲自检查。
在那段日子里,教学楼里常常能看到这位校长。
他在挨个教室旁听,发现问题直接指出。
像有的老师课上讲偏了,他当场打断:
“你这重点不对!”
要是看到教室角落堆着学生作业无人批改,他也毫不客气敲响教室门。
可铁腕之余,他还是个温情的校长。
为了提振老师的士气,陈立群直接把自己的“老本”掏了出来。
那些年积攒的教学奖金,一共二十万,他全给献出来了。
没弄繁琐仪式,他就简单宣布:
“每年挑出九名优秀教师,每人奖励五千块。”
老师们觉得,这既是信任,也是压力。
教得好,奖金马上就来;想混日子,他可不答应。
这股认真劲赢得了教职工的尊重。
而学生这边,他用了更具“冲击力”的办法。
在学校,他弄了块专门的空地,摆上个“梦想园”。
每个学生都得写下自己的高考目标,塞进瓶子,埋在特定位置。
“你们得记住,这里埋着的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是你们的未来。”
他一次次重复,就想让孩子脑子里深深扎根这个意识:
目标不是说说而已,得干出点成果。
可光有这些不够,陈立群甚至去找台江县教育部门,厚着脸皮把之前退回去的生活补助金“要”回来。
之后把它全投进奖励计划里,硬是给学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番雷厉风行的动作,效果马上就有。
课程严谨了,课堂纪律好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回到课本上。
校内的气氛像是变了个样,可寒假过后,60 多个孩子不上学的消息还是让他皱起了眉头。
挽救辍学的孩子在得知有 60 多个孩子春节后没返校,陈立群心里瞬间警铃大作。
他立马开始逐一查找,一个名字都不落下。
他先找到相关负责人,对方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因为往年都是一百多个,今年的六十多个算是不错的了。
但他还是不放弃,为弄明白真相,他天天翻山越岭跑村庄,带着名单一家家去敲门。
跟村干部交流,给家长打电话。
可每次讲“读书的重要性”时,得到的回应都让他心里发酸。
家里有男孩的,说已经去打工挣钱了。
家里有女孩的,说订婚了,甚至初中毕业就嫁人也正常。
陈立群听着难受,可他没放弃,开始给家长们做思想工作,一点一点的解释读书的好处。
甚至在在走访时,他穿西装打领带,处处小心。
不为别的,就为让乡亲们多些信任。
有一回,他看到一个孩子家满墙的奖状,他差点就落泪了。
他私下感叹,没人天生该被放弃,他们只是少了点机会。
一次次的走访,陈立群宛如一个费尽心机的说客。
慢慢地,动员的成效开始显现。
有几个孩子重回课堂,教室里那数日空着的座位也逐渐被填满。
成果与影响在陈立群的一番折腾下,2017年台江县民族中学的高考成绩飞速上扬。
榜单揭晓那天,学校里炸开了锅。
二本上线的,愣是冲到了两三百人。
学生们脸上有了光彩,家长们心里有了依靠,甚至整个台江县都变得“不一样”。
以前穷得没法说,如今一提,成了“能出大学生的地方”。
那一个个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孩子,给苗寨拉开了一道新路。
陈立群还亲自拎着大红奖状,配上鞭炮,到家门口送喜讯。
原本陈立群支教时间只有一年时间,后来由于工作的突出,时间延长到了四年。
在这四年期间,他改变了上千名学生的命运。
民族中学的的的本科上线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增长到了百分之七十九。
就是这么一个校长,凭借着他的毅力,改变了一个地方的命运。
这些年,他拼尽全力把机会给足了,学校从全县的“差生”摇身变成“优等生”。
谁都能看到教育确实带来了改变。
陈立群没有夸夸其谈,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事。
教育的力量不就是如此吗?
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他们好一些,这社会不就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