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吉林

昕瞳看历史 2023-02-21 19:30:03

清朝末年,为了挽救民族危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到吉林,与吉林进步人士一道开展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前排左五)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制造革命舆论,是革命党人来到吉林最先展开的活动。1905年,孙中山组织建立同盟会。翌年,就"有革命党人3人由铁岭赴吉林"。此后,同盟会领导成员宋教仁、廖仲恺等陆续深入到吉林开展工作。 1909年,孙中山派廖仲恺到吉林做策反工作,在吉林巡抚陈昭常幕下任翻译,以便掩护反清活动。

1907年,由于革命人士松毓的积极努力,地方自治会创办了《公民日报》,宣传救国、革新思想。不久,地方自治会被取缔,《公民日报》更名为《吉林日报》,革命党人周维侦担任"总撰",坚持宣传进步思想。与此同时,革命党人蒋大同、徐竹平主办《长春日报》,热情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揭露清廷立宪骗局。

为了使救国革新的思想广泛传播,革命党人还深入到吉林教育界任教,向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宣传反清救国的思想。同盟会北方支部负责人徐敬新曾在吉林高等小学任教,革命党人仇鳌应朋友之约到吉林省城任自治讲习所教员。早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的林伯渠担任"劝学总所兼宣讲所"会办,负责创办新学的工作。此后,又在提学司图书科普通科工作四年之久,为革命思想在吉林的传播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使爱国救国的思想便于人们接受,革命党人还利用一切有利的宣传阵地,灵活多样地宣传革命主张。清政府设立的宣传"新政"的"讲演所""阅报所",往往变成革命党人宣传的阵地。吉林省城当时就流传着"金声木梆"的故事:每天清晨吉林省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出现一位手执木梆者,走到住户门前他就敲打木梆六下,然后说:"五更都过去了,你们还沉睡呢,快快醒来吧!"还有一位手拿铜铃者,身披一块白布,布上歪写着一个"国"字,"国"字下面画着一根木棒支撑着。那人边走边喊:"国要倒了,快快救国啊!"原来他们一个叫李六更,一个叫陈作艇,都是革命党人,在讲演所当宣讲员,专门从事开通民智、倒清救国的宣传活动。他们每到一处,群众便蜂拥而至,围观倾听,领悟真谛。

发动"马侠"反清,是革命党人在吉林从事的又一重要活动。由于同盟会领导的南方起义屡遭失败,孙中山曾计划在北方发动革命。为了扩大革命武装力量,革命党人曾经设想推动北方的"红胡子"参加革命,投入反清斗争。"红胡子"又被称为"马贼",遍布于当时的吉林及周边省份的农村和山区,他们善于骑射,神出鬼没,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所以,有些革命党人主张借助"马贼"的力量,完成推翻清王朝的任务。

林伯渠

作为同盟会重要领导者之一的宋教仁,很早就提出利用东北的"马贼"发动武装起义的主张,他在《二十世纪之梁山泊》一文中,系统地分析了东北各地"马贼"的情况,首次将其冠"马侠""马军"的称号,希望革命党人重视这种武装力量。同盟会派林伯渠到吉林的任务之一,就是联络著名的绿林首领韩登举。当林伯渠深入到韩登举的驻地南山沟时,不但受到韩登举的热情款待,而且将哈尔滨、长春的几个"马侠"头领介绍给林伯渠,使林伯渠顺利地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1907年,宋教仁、白逾桓和日人古川(东北一支马侠的头目)由东京秘密潜入东北,致信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马侠首领,称赞他们除强扶弱,抗官济民的义举,希望他们统编为东北义军,共成倒清救国大业。接着,宋教仁一行应邀上山,与李逢春等会谈。经宋教仁一行的启发和诱导,李逢春等人欣然接受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表示愿意与同盟会协调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宋教仁"遍通东北大侠",有36位"马侠"首领与革命党结盟,壮大了反清革命阵营的声威。

发动武装起义,是革命党人在吉林的再一重要活动。在几次南方起义失败的情况下,1909年3月,孙中山决定派熊成基到东北,打算在东北发动武装起义。到东北后,熊成基住进刚刚创办的《长春日报》社,在蒋大同、商震等革命党人协助下,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夏,革命党人计划将搞到的日本军事秘本和军用地图出售给俄国,便得到部分革命经费,同时希望引起日俄冲突,便伺机而动。于是,熊成基不顾同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化名张建勋,第二次来到长春。

到长春后,熊成基住进了留日同学的父亲臧贯三家中。因一次酒后失言,熊成基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臧贯三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当知道熊成基是安徽悬赏5000两白银缉拿的革命党人后,便在熊成基去哈尔滨联系售书时,偷偷在后边尾随,然后向吉林巡抚陈昭常告密。于是,1910年1月28日,在臧贯三的引导下,陈昭常派人在哈尔滨宾如客站逮捕了熊成基,押送至长春监狱。在负责审讯的清朝官员面前,熊成基慷慨陈词,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宣传革命主张;当让他在"供词"上签字画押时,他挥笔写下"革命"二字,代替手押。

2月2日,长春巡警局出动五辆大车,将熊成基押往吉林省城监狱。当时由长春"头道街至南大门,观者塞途",熊成基向各界人民 "一一致谢","谈笑自若",慷慨地说:"诸君珍重,我死犹生!吾愿以一腔热血,浇灌自由之花,我乃为民倡义不遂而死之首领也。今生已矣,我愿继我而起者大有人也!"闻者痛惜,潸然泪下。

得知熊成基被捕入狱后,活动在东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曾多方营救未果。1910年2月27日,熊成基被押赴吉林巴尔虎门外行刑,一路上他大义凛然,朗声说道:"诸君!诸君!勿以我为盗、为奸、为杀人之凶徒,我固一慈善之革命军人也!"临刑前,熊成基立而不跪,"高声宣布其革命宗旨",视死如归,慷慨就义,年仅24岁。这位年轻的民主革命英雄,用鲜血浇灌了自由之花。一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实现了英雄的遗愿。

刘建封在吉林的爱国之举,是革命党人乃至辛亥革命在吉林的缩影。1909年,清政府在安图设治,刘建封出任首任知事。他到任后,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一面努力接受进步思想,反对清朝末期的腐朽统治。1910年,刘建封应晓阳山人邀请,到东北的千山道义学校讲学,他有理有据地介绍和分析世界形势、国内革命动向以及满清王朝必然灭亡的趋势,使听众茅塞顿开。很多南方的革命青年和进步人士都慕名而来,聆听他的高谈阔论。回到安图后,刘建封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场合,聚众宣讲救亡图存、民主共和的道理,使得反清革命的思想在安图各界广为传播。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作为安图县知事的刘建封立即响应,宣布成立"大同共和国",并且"通告中外",使"闻者为之一惊"。得到刘建封义举的消息后,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十分恐慌,当即发兵征讨。刘建封早有准备,在安图西北的牡丹岭迎击赵尔巽派来的清兵。两军正在激战时,突然狂风暴雪铺天盖地而来,刘建封指挥义军顶风冒雪猛攻,清军大败而归。刘建封本打算乘胜追杀,远征沈阳,不料遇到从郑家屯开来的张作霖部进剿。由于众寡悬殊,义军战败,刘建封只好撤退,从日本转道岭南、山东、天津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安图起义虽然被剿杀了,但却有力地支援了辛亥革命,打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对吉林乃至东北人民的民主思想是一次有益的开启。

0 阅读:9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