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发展到唐代,虽然没能出像宋代那种“五大名窑”,却是宋瓷高峰前深厚的积淀。南青北白,没有白瓷就没有后面各种彩瓷;青瓷烧造技术愈发成熟,成功地烧制出青中闪绿的“秘色”器;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花釉瓷看到了窑变的影子……。
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馆展有唐代多种瓷器,越窑青瓷、白瓷、长沙窑瓷、花瓷。
越窑:浙江慈溪、绍兴等地是唐代越窑瓷器的主要产地。不仅大量烧制青中闪黄的艾色越瓷,还成功地精制出青中闪绿的“秘色”瓷器。五代至北宋初期,越瓷的烧造规模趋于鼎盛状态,但随着龙泉等地青瓷窑场的兴起而逐渐衰退。
白瓷:早期白瓷的制作约开始于3世纪,东汉墓出土的白瓷就是例证。北朝、隋、唐、五代,北方地区白瓷的制作质量循序渐进,产区也陆续扩大。最突出的是邢窑,所烧白釉器被唐人誉为“类银”、“类雪”的名品。
长沙窑:创烧于唐,晚唐为其极盛期,五代后衰落。窑址在今长沙,产品以造型多变和装饰技法丰富著称于世。所制釉下彩产品,以铁、铜涂绘饰于器体,烧制成大量褐、绿斑点图案和状物图像的产品。还成功地烧出了红色,为以后釉里红瓷的烧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花釉:唐代北方瓷窑烧造的花釉瓷,以黑、黄或黄褐釉为地,饰绘或挥洒天蓝或白釉斑点,或作有规律的排列,或任意挥洒,彩斑或形似树叶,或似云霞,或呈岩浆状分布器身,再经高温焙烧,釉彩熔融流动,呈现出绚烂斑斓的艺术效果。烧成产品装饰风格自然,色彩对比强烈。以河南鲁山、郏县两地产品最负盛名。

越窑青釉执壶。

越窑青釉四足水盂。

越窑青釉四系壶。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白釉瓶。

白釉唾壶。

邛窑青釉褐绿斑壶。
邛窑是四川地区著名的唐代瓷窑。其烧瓷品种与湖南长沙窑风格比较接近,多褐绿釉、褐绿彩装饰。

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荷花纹执壶。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卉纹枕。

长沙窑青釉褐彩网格纹双系罐。

长沙窑青釉褐彩执壶。

花釉双系罐。

花釉执壶。

黑釉彩斑罐。

花釉四系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