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84岁《陋室铭》,堪称500年来金字塔尖,后人仅学得其皮毛

书画群英 2023-09-25 19:48:58

文徵明是书法史上的“奇人”,“奇”在什么地方呢?明代文学家王世懋称:“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且不说古代书法家能不能活到90岁,即使有如此高寿,还能写出蝇头小楷者,只有文徵明而已,所以当时人把他称为“神仙”。

就是这么一位“仙人”,却有一个极为平庸的“开局”。文徵明生于苏州一户世家大族,祖上出过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文家累世为官,到了文林这一代已经积攒了丰厚的家业。明成化六年(1470年),当文徵明降生时,家人极为喜悦。

文徵明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文徵静自幼聪颖,但只比他小一岁的徵明却表现得极为不同,在哥哥的衬托下,他就像是一个“智障儿童”。不仅七八岁时还不能说话,甚至直到10岁还没有入私塾学习。但文父并没有因此担忧,反而认为这是大智若愚。

事实确实如此,号称“神童”的文徵静、唐伯虎,最终不论是寿命,还是艺术成就,都被文徵明压了一头。虽说“幼不慧”,但文徵明颇为勤奋,且有沈周、李应祯等名师指点,文嘉回忆父亲每天都在写字画画,有时候一天就能写十本《千字文》。

文徵明属于“后天发力”的书法家,别人的创作高峰期一般是三十至五十岁,而他传世佳作,却集中在五十岁以后。在他84岁时,完成了一卷《陋室铭》,此作堪称500年来的行书“天花板”,字字超凡入圣。明末以来学文徵明的书法家很多,但大多只能得其皮毛,原因就是文书法中的“书卷气”“君子气”是无法复制的。

文徵明行书取法于赵子昂、米芾、《淳化阁帖》以及“二王”,由宋元而入晋唐,这卷《陋室铭》共9行、9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此帖兼取“赵体”行书与《圣教序》笔意,起笔尖锋,行笔从容不迫,中侧锋并用,笔势翻飞,绞转自如。调锋、绞转处有赵孟頫之灵巧,而笔势内擫、一搨直下处则取羲之笔法。

倪涛称赞文徵明行书“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序》”,文徵明不仅继承了魏晋笔法,又能将温润如玉的君子气和饱读诗书的书卷气移入其中,不仅能以严谨丰富的笔法取胜,又能以平和简静的气韵摄人心魄,这种“文人书法”是后人无法模仿的。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千古名文,配上“江南四大才”“谦谦君子典范”文徵明的书法,可谓书文俱佳、相得益彰,不仅适合作为行书入门法帖,平时放置在室内也会令满堂生香。

17 阅读:5825

评论列表

陈岩石

陈岩石

6
2023-09-25 22:50

第一句写错了[哭着笑]

一路驼铃

一路驼铃

4
2023-09-27 20:30

文征明的字依然有王羲之字的影子,受书圣的影响颇大呀!

子曾曰

子曾曰

3
2023-09-27 01:31

84岁啊,这个笔力,叹为观止。本人34岁,学了20年书法,因为常年喝酒,练字,现在的手,已经拿不稳笔了。

阿蜻

阿蜻

3
2023-09-28 11:30

书法很好,但没到500年一遇的水平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

3
2023-09-25 22:42

文征明字确实没话说,但不能说唐伯虎不如他,唐寅画在那那个时代无人可及,文征明自己都说过:伯虎兄字虽不如我,但画胜我千里[得瑟]

轮回&勿相忘

轮回&勿相忘

2
2023-09-26 10:28

多第一句多写了一个灵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XZJ

XZJ

2
2023-09-28 08:28

文的字体别异,不能顶金字塔。比不过寅。怎说还是晋仪唐褚宋米元昂明寅清诗民右社毛

用户11xxx78

用户11xxx78

1
2023-09-26 17:30

铁画银钩

嘻嘻哈哈

嘻嘻哈哈

1
2023-12-11 10:28

教科书般的存在,写的太好了,但总体缺少新意,不如董其昌

神马

神马

1
2023-09-29 15:41

文徵明的字飞扬而不跳脱,就我一个不会写字的都能看出来在方块间张力无限,每个字又排序整齐大小合适,犹如君子有细节有能力有气度有想法有规矩,这点我觉得晋书那种大大小小字的反而是落了下层。

蘇東皮

蘇東皮

2023-09-26 11:05

可惜多一个灵芝!不过确实铁划银钩![点赞]

黑暗系

黑暗系

2023-09-26 15:56

人家写错,已经自己标注出来了!那王羲之的兰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反复涂抹了!况且人家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呢,这个年纪还有几人记得住这篇文章并且不出错了?让你看字,别老是抓不住重点

PC9527

PC9527

2023-09-25 20:01

这陋室铭怎么跟我学的不一样?第一句就跟我学的不同。

陈yj

陈yj

2023-09-28 23:49

只能说古代的人 没房贷 车贷 压力比现在小 有大把的时间来磨炼书法 [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