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言:“真正的君子有三个至乐:首先是家庭和乐,父母双亲健在,手足之情无恙,此为一乐;其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问心无愧,此为二乐;最后,能够天赐英才,亲自指导栽培,此为三乐。”
历览诸多至理名言,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赞颂着兄弟姐妹间和谐共处的美好与欢愉,我们亦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奋斗,矢志不渝。
然而,当我们步入知天命之年,再次审视这份手足之情,便会恍然觉悟,无论我们多么不遗余力,到头来往往成效寥寥。
手足之情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逐渐疏远,这是人力所难以抗拒的规律。我们最终不得不学会接纳这样的变迁,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新的平衡。

01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随着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步入五十岁的门槛,而我们的父母,他们已步入人生的暮年,至少已有七八十岁高龄,甚至有些已九十岁高龄,触摸到了生命的边缘。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是,父母渐行渐远,他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从此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当双亲离世,兄弟姐妹如何维系彼此间的联系呢?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一句古话:“长兄犹如严父,长嫂堪比慈母。”
这意味着,当父母撒手人寰,大哥和大嫂的家便成为我们这个大家族未来聚会的中心。无论是新春佳节还是重要节日,大哥和大嫂都会发起聚会,召集我们齐聚一堂。
至于聚会的开销,也由大哥和大嫂来承担。
尽管这样的规矩已经设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大哥和大嫂的经济状况或许并不乐观,他们可能无力承担过多的费用。
即便大哥同意举办聚会,大嫂可能心胸狭隘,不同意,甚至唱反调。
大哥可能长年在外奔波,多年未曾回家,老家的门户紧锁,锈迹斑斑。
当然,我们也可以灵活变通。在兄弟姐妹中,谁在老家定居,谁就肩负起组织聚会的重任。尤其是在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老家的人应当挺身而出,发出邀请,一同去祭拜先人。
然而,居住在老家的人也可能面临夫妻关系紧张、经济压力巨大、不得不外出打工等困境。
更有可能的是,我们这些兄弟姐妹都像浮萍一般,四处漂泊,即使多年以后,也可能无法回到故土。
当父母在世时,我们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起点。我们在父母家中享用团圆饭,当父母年迈,行动不便时,我们子女便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彼此见面。
然而,当父母离我们而去,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失去了顶梁柱,犹如房屋失去了栋梁,崩塌是不可避免的结局,最终只剩下残砖断瓦。
02 利益去,大家各奔东西。
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在父母的庇护下,心安理得地花着他们的钱,那时,谁都没有察觉到一丝一毫的矛盾。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明白,父母赚钱的艰辛,他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无条件地供养我们。于是,兄弟姐妹各自为战,在生活的困境中挣扎,偶尔还会渴望彼此的援助。
试问,如果你的腰包鼓了起来,你愿意无私地将自己的血汗钱赠予兄弟姐妹吗?或许,在随礼时那几百块钱对你来说无关痛痒。但若是涉及到买房这样的大宗开支,动辄需要几十万,你必然会产生所顾虑。
我的三叔,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当大儿子要购置房产时,三叔慷慨解囊,提供了首付。而等到小儿子也踏上买房之路,三叔却只能拿出区区一万多元,远远不够首付。
这一举动,让兄弟之间产生了隔阂。他们互相指责对方,哥哥认为三叔偏心,而弟弟则指责哥哥贪婪。哥哥还辩解说,弟弟读了大学,开销巨大,而自己只是读了中专,花费相对较少。
争执过后,兄弟俩也试图和解。
记得有一次,哥哥开设了一家店铺,向弟弟借了十几万元。三年后才归还,这令弟弟愤怒不已:“明明说好两年就还清,这……”
哥哥也感到无奈,不得不支付了一笔利息。但从那以后,他逢人便抱怨:“弟弟的心真狠,居然还要求利息,我倒不如去银行贷款。”
三叔去世后,兄弟俩因为遗产问题再次爆发争执。这次,连妹妹也感到愤怒,她请来长辈主持公道,最终也分得了一份遗产。
从此,大家庭中再也没有了可以分割的利益;而兄弟姐妹各自的小家庭,也开始紧紧地把持着各自的经济利益。
当利益这根纽带断裂,情感的维系也随之消逝,不禁让人深思:今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互联系呢?
你终将发现,那所谓的血脉之情,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因为当利益消散,那些曾经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也会随之四散而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无形的规则。
03 人心去,往后再无瓜葛。
萧伯纳曾言:“家庭是唯一能遮掩人性缺陷和失败的避风港,也是孕育甜蜜爱情的摇篮。”
当我们还珍视家庭的美好时光,总是向往与亲人共聚天伦。
然而,经历了父母离世之痛,兄弟姐妹间的赡养责任互相推诿,家庭利益的分配不公,借出的钱财无人归还,暗地里的阴谋诡计,这些痛楚的经历让你的心灵结冰。
心灵冷却至深,想要再次回暖,几乎是一种奢望。
就如同堆积的灰烬,即便是火光闪烁的打火机,也无法将其重新点燃。
三国时期的曹植,曹操的亲子,曹丕的同胞兄弟。
因王位争夺,兄弟反目成仇。
曹丕更是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作诗,否则便要取其性命。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让曹植的心陷入冰点。从此,他在自己的封地里孤独自饮,对兄弟间的纷争不再过问。
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命仆夫驾车归东路,手握马辔,心中惆怅,徘徊不定。”
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变得如此冷漠。当你有了这样的感触,兄弟姐妹的离散不再让你感到遗憾,反而你觉得这是一种释然,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即便是雷声轰鸣,也无法唤醒一个沉睡的人;即便是亲人的呼唤,也无法召回一个心已死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与兄弟姐妹分道扬镳,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处理这份亲人关系呢?
请不要强迫自己,不必总是主动去迎合他人。
你应该顺应自然,保持一种既不卑微也不傲慢的态度。
自行尽孝,对待父母,即便在大家庭中适度吃些亏,也要做到心中无愧。
过好自己的生活,当兄弟姐妹找上门来,按照亲戚间交往的礼节相待,尊重社交的规则。让感情变得淡然一些,千万不要因为面子而妥协。
在人生的下半场,实在无需邀请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来伤害自己。
有些感情,注定留下遗憾,无法弥补,不如坦然接受这无常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