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打算把港口业务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这一消息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笔交易板上钉钉的时候,剧情突然来了个大反转。

官方宣布对交易进行审查后,长和集团态度大变,公开表示不会签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这桩港口交易一曝光,就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和反对,民间的声讨声此起彼伏,不少人认为,长和把这么重要的港口卖给美国,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影响全球航运格局。
官方也多次发声,《大公报》发表锐评,呼吁有关企业“停止交割”;商务部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公开发文,指出长和出售港口经营权时,没有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而是“短平快” 地与贝莱德达成出售协议,不符合商业逻辑,更像是想“快速套现”。

种种迹象表明,这场港口交易已经不单纯是商业层面的事,而是上升到了更复杂的层面。
面对这一情况,中方官方果断出手,打出两记“重拳”,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回应,称注意到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一旦查证这笔交易涉嫌垄断、危害国家利益和市场公平,不仅交易要中止,相关方还可能面临处罚。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报道,中方已经要求国有企业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这对长和集团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中国市场对长和集团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持,长和集团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出售港口带来的收益,甚至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官方的两记“重拳”之下,长和集团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3月28日,据《星岛头条》报道,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原本计划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如今却突然喊停,这一反转让不少人直呼“没想到”。
虽然长和集团松了口,但他们并没有直接表示交易已经取消,这说明长和集团和李嘉诚心里还存在侥幸心理,想再观望观望,毕竟这可是一笔价值 228 亿美元的大买卖,说放弃就放弃,确实不太容易。
李嘉诚在商业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创造了无数商业传奇,1950年,他用5万港元创办长江塑胶厂,凭借“塑胶花”生意赚得第一桶金。

后来他又涉足房地产、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巨额财富,在海外投资方面,李嘉诚更是动作频频,从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等基础设施,到布局欧洲电信市场,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这一次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业务,或许是李嘉诚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港口业务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长和集团在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2025年港口业务可能会受到供应链中断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出售港口业务回笼资金,或许是长和集团应对风险的一种方式。

但是李嘉诚显然低估了这笔交易带来的影响,在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面前,他必须做出抉择,如今官方的审查给长和集团敲响了警钟,也让李嘉诚意识到,这笔交易没那么简单。
虽然长和集团目前表示不会签约,但这笔交易的未来走向仍充满变数,一方面即使长和集团暂时放弃签约,美国可能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或许会采取其他手段,推动交易继续进行,另一方面长和集团也可能在权衡利弊后,重新考虑交易的可行性。

此外这笔交易还需要通过反垄断审查及港口所在国的审批,目前巴拿马海事局官网尚未更新该交易的进展,如果其他国家也对这笔交易提出质疑,或者出台相关限制措施,那么交易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这一场围绕长和港口交易的大戏,目前虽然出现了反转,但还远没有到落幕的时候,李嘉诚是否真的后悔了?长和集团最终会如何抉择?这笔交易又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参考来源:北京日报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将对长和港口交易依法审查
金融界 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市场监管总局重磅发声,负责反垄断执法二司出面,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