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父母最感无奈的恐怕就是孩子“越学越差”,尤其是对那些花了无数的精力(辛苦陪读)和财力(花不菲的补习费)更是要着急上火,孩子“前程”关系到每个父母,这事儿看起来不重视不行。
在父母心中疑惑的是:自家孩子明明和小区里孩子上同样的学校,受是同一个老师教。可以说,在起步阶段,大家看起来条件和情况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别家孩子那么优秀,自家孩子却却这么不争气?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分化”。
所谓学习分化,是指对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孩子的学习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得很好,有的学得很差。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就是成绩有高,也有垫底的。前者被人誉为“学优生”或“学霸”,后者被专家命名为“学困生”。
学习分化现象在一年级比较少见,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同孩子的学习分化就开始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了,最后学习分化的差距大到让一些父母感到灰头土脸的,都无脸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怎么看待孩子“越学越差”、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分化是父母需要认真了解和正确对待的教育问题。
01 探究滋生“学习分化”的土壤在学习上有一种“马太效应”现象,这种现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习好的越学越好,学习差的越学越差。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学习分化”。“学习分化”现象因何而生?在这背后自然有其滋生的土壤,我们不妨去探究这块特殊的“土壤”,找到解决孩子“越学越差”问题的方法。
1.学习分化通常在中年级开始出现,在高年级加剧
学习分化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不少孩子已经在学前或幼小衔接班接触过小学内容(不提倡让孩子超前学习),由于学习内容早已学过,加之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的挑战性相对较小,考试更多是考察孩子的记忆力,因而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至少我们从表面看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高,悬殊并不大。
等到孩子上了中年级就不一样了,此时“学习分化”的苗头开始出现,这种差异有人称之为“马鞍期”。在中年级,孩子的各种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学习分化便开始显现了。
再接下来就是高年级了,此时“学习分化”进一步加剧,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难度的加大,再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习压力都是父母不断施压造成的),学习差异不断累积,孩子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小学高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分水岭,随着学习分化愈加明显,这时候所谓的“学霸”和“学渣”就开始出现了。
2.不能忽略的小学生学习上的“马太效应”
有教育研究者发现,在同等学习条件下,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其学习效果要明显优于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这是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学习上的“马太效应”是因为不同能力的孩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差距,这种种的差距在学习效果上会有明显的体现。
例如,有研究发现对于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就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方法的作用,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就不太清楚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且使用效果往往不理想。最后演变成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越学越好,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则越学越差,学习分化差距越来越大了。
好在这种“马太效应”并不是不能被打破,只要他们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越学越差”现象便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3.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逐渐分化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渐变得清晰明朗,这从孩子参加学校每学期组织的社团活动及可见一斑,这学期对绘画班很感兴趣,下学期可能就变了,转到篮球班,很多孩子总要“折腾”好几个学期才会逐渐把个人兴趣稳定下来。尽管这很能考验父母耐心,但这确实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可厚非。
我们再深入探讨就会发现,学习兴趣的变化会影响孩子在该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更进一步说,学习兴趣分化的改变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
4.小学中年级是一个重要过渡期,也是孩子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小学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因为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旦差异出现,便会随着发展慢慢增大。再加上能力、习惯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学习分化的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剧。
在学习方法上的掌握上,由于不同孩子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加上以往学习习惯等差异的累加,导致孩子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变化差异开始明显,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02 六招打破孩子越学越差的“马太效应”1.重视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中高年级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
父母要注重低年级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低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加大,此时孩子如果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就能在学习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懂得预习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听课,还能在课后向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但能让老师知道孩子,也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老师在讲课时也会有意识地照顾到孩子的水平;而懂得复习,能让孩子巩固已学的知识,减少遗忘,提高学习记忆效果。
因此,对小学中高年级孩子来说,父母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等自主学习习惯。
2.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分化,还要给孩子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沟通,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学习详情。比如,问一问孩子“最喜欢哪一门功课”“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有点难”“需要爸爸妈妈提供哪些帮助”等等。
父母还要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需要接纳孩子并及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孩子坐下来一起想办法,当然如果父母感到自己有心无力,也可以向老师反映情况,寻求老师的专业指导。总之,将孩子“越学越差”的苗头及时给控制住。
3.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向孩子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以前没考虑过的问题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并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避免题海战术等等。
4.给孩子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情况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孩子踮起脚尖便能达到的。
当孩子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是超过目标时,便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变成学习动力,引导孩子不断进步。而不合理的学习目标则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学习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5.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组建学习互帮互助小组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进行学习交流,组建学习互帮互助小组。交流内容可以包括对课堂内容的追述、解题方面的技巧、学习方法介绍及记忆方法等。同伴之间互帮互助,产生思维的碰撞,能够大大提升孩子对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巩固当天所学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等。
6.对于学困生,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入手,并帮助建立自信
对于学困生,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而不是给予责备和冷嘲热讽,这会引起孩子厌学情绪的进一步加深。
如果是孩子学习兴趣不够,那么我们就从针对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设计对应的方案入手。例如,采用对孩子有吸引力的奖励(后期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学习上的小成功来重拾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改变作业的形式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等等。
如果是孩子学习自信心不足,那就从帮助他们体验成功、重建学习上的自信入手。父母除了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对比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和自己班上水平相近的同学展开“竞赛”,看谁的进步最大。
如果是孩子觉得自己一时找不到学习问题出在哪,那么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平时的作业、练习及试卷等,跟孩子一起找出学习上的漏洞和薄弱点。父母也可私下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具体情况,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查缺补漏,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结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是不会突然变成“学困生”的,越学越差”现象的背后,实质上是家庭教育没有对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出与时俱进调整的问题。
对父母来说,放下焦虑,以平常心来正确面对学习分化,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完全可以打破“马太效应”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