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姑娘木永琴,将爱好练成技艺,创作出独属丽江的面塑作品

都市时报 2024-11-16 20:30:58

听说过面塑吗?一项源自中国民间的古老技艺,它以面团为主要原料,通过艺人的巧手,塑造出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在丽江有这么一位85后纳西族女子,本来只是通过面塑来“逃避”社交,宣泄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心态,结果却越捏越上瘾,把面塑捏出了艺术。

在她的面塑世界里,纳西文化有了全新的展示方式。她用无尽的创意与精湛的技艺,创作出独属丽江的面塑作品,并且还举办了个人面塑作品展,让更多的丽江人认识到来自中原的面塑技艺。如今她还在学校给青少年授课,传承着这一古老艺术。她,就是木永琴。

大学期间接触到面塑,便喜欢上了

见到木永琴时,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给“纳西女子”化妆,旁边摆放着各种形态的成品和半成品。

当你凝视那些栩栩如生的“纳西舞者”时,她们仿佛正随着古老的纳西音乐翩翩起舞;憨态可掬的“纳西娃娃”,笑容灿烂,仿佛耳边响起了动听的童谣;还有那穿越时空的“唐宫夜宴”,以及静谧悠远的“只此青绿”景致,很难想象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都是是由面团纯手工捏成。

“这几件作品只是我临时带过来,我的作品全部在公寓那边,那边现在没住人,所以也成了我的工作室。”当记者还沉浸在作品带来的震撼之际,木永琴对读本君说道。

1987年出生的木永琴从小便喜欢画画,临近高三时,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术,并顺利考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修动画专业,期间选修陶艺课,也是在那时,与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学会捏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大学的陶艺课就是做一些陶陶罐罐,没有多细节地去刻画一个人物,所以那个时候还是想去研究,但是大学几年里面,不可能专心地去研究这个东西,于是也就闲置了。”

为了释放情绪,重拾面塑

完成大学学业后,木永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考入玉龙县电视台,从事两年的记者岗位后,因所学的是3Dmax动画制作,转岗至后期编辑,开始了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栏目包装、片头片花制作、新闻串片等工作,期间还担任过栏目的制片人。

“在电视台工作期间,自己觉得还是比较开心的,毕竟所学到的基本能运用上,自己的创意、设计都能体现出来。”木永琴说,当时还为丽江一些本土音乐人设计过海报、CD封面,自己也觉得有一定的成就感。“你去从事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时就会不断地去提升自己,不断地去朝自己想要的方向钻研,你会得到内心的富足。”

然而2016年,为了家庭,木永琴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调动至玉龙县农业局。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她开始迷茫了。“刚到农业局我就感觉落差很大,我很难受的,因为对农业农村这个领域我完全是小白,然后还让我去接触拖拉机之类的,我都还记得系统里面的弹弓叉、四轮驱动、两轮驱动,我完全不知道这些。那个时候我怀疑过,落差感很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调整我自己的这种心态,我觉得很烦躁。”

在农业系统里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也找不到存在感,那时的木永琴感觉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开始画画、捏面人儿。“就是把情绪释放出来,我觉得面塑应该是我的情绪出口和情感寄托,很大程度上让我的灵魂能够暂时喘息。”

面塑作品第一次被认可,卖出480元

二次元、动漫人物、游戏人物……刚开始,木永琴喜欢什么就捏什么,甚至在网上找到一张好看的神话人物形象也会保存下来照着去捏。“那个时候单纯是我想捏好看的,我要捏它,跟融入文化之类的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我喜欢,然后我就去做,仅此而已。”

随着面塑技艺的不断提升,木永琴也会偶尔直播教别人捏面人儿。2020年的一个晚上,木永琴像平时一样在直播间直播,这时公屏里有人问:“老师,您用的是什么材质,是面塑还是什么,您这个作品能卖吗?”

网友询问让一直独自捏面人儿的木永琴心里一亮。“她是一个大学老师,在西安一个大学里教雕塑,当时她想买我捏的唐宫夜宴侍女的作品。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捏出东西来了,而且还被别人喜欢,人家还喊我老师,就像一份努力得到了别人认可的那种喜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想我可以干这个事情。”

由于第一次卖面塑作品不知道价格,有网友告诉她10厘米左右的卖300元左右,而她的作品有15厘米,所以她小心翼翼地标了个价格:480元。

传统面塑技艺与丽江传统文化相结合

创造出独属丽江的面塑作品

本来只是用于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面塑,在得到认可后,木永琴有了更多的想法。“2020年,我尝试着把东巴文用面塑的方式捏出立体的感觉,突然觉得很漂亮。”

木永琴的东巴文面塑作品得到了丽江东巴学者的认可,这也渐渐地打开了她的思路,“我们全国捏塑的手艺人会有一个圈子,大家都在寻找一个出口,就是说我能捏什么。我不可能天天去捏一个动漫人物,不可能今天这部电视剧播了,这个男主很帅,然后我去捏他,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大家都在找出路。就我而言,丽江深厚的民族文化就是我的优势,丽江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东巴非遗文化在这里,还有我们民俗文化在这里,我本身就是纳西族,我是不是就更容易去接受这些东西?”

在下定决心后,木永琴开始跟随东巴文化学者木琛、和嘉武两位老师,研究学习东巴字画、东巴面偶的制作过程,并将自己的设计创意理念以及捏塑上新的创作技法,与传统捏塑相结合,着手创作以东巴文化、民族文化为题材的面塑作品。

创作一件精致的面塑作品往往需要耗费数日的时间,但木永琴始终全身心投入。她深知,任何细微之处都可能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所以无论是塑造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刻画服饰的纹理细节,她都会反复斟酌、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你知道吗?有时候在制作一个胳膊或头时,我都要反复地去对比,不行就重做,最多时连续重做了十几次,让我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正是木永琴这种对艺术近乎苛求的精神,成就了她那些令人称奇的作品。

为了办展,近乎成魔

随着作品越积越多,木永琴有个更大胆的想法:办个人面塑作品展!

“办展是2023年年初的时候萌生的念头,因为那时保存下来的差不多有300多件作品了,我不想把这些东西藏在家里面,我就想拿出去给人家看一看。”木永琴把自己想办展的想法跟丽江文化界的一些老前辈说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让她多创作一些关于丽江文化类的作品。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了积攒作品,木永琴的生活进入了上班、下班、回家捏面人儿的循环状态。为了捏面人儿,她把原先参加的4个化賨全部退了,家里逢年过节或周末组织的活动也不参加了,一心扑在面塑上。

“我没有任何心思在外面干其他的事情,我真的着魔到这个程度。后来爹妈操心我不出门,就说‘要不你跟你的泥过日子去,你也不需要出去外面了,你也不用社交了,你也不用见人了’,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偶尔,木永琴也会在朋友圈晒下自己觉得好看的作品,但遭受了亲朋好友的调侃:“你是在玩橡皮泥?我家姑娘也很喜欢玩,你能给我女儿捏只狗吗?你能不能给我捏个冰墩墩?你这么大一个人在干什么?还玩橡皮泥……”朋友带着近乎调侃的口吻让木永琴心里很不好受,但她没办法每见一个人都去解释这是面塑非遗技艺。

面对父母的不理解,亲朋好友的调侃,单位同事的质疑,木永琴选择不回应,继续默默做面塑。“这种状态持续了差不多三年时间,从2020年开始干这件事情以后,我已经慢慢脱离社交了,最后我所有的聚会和化賨全部退完,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做面塑。”

成功办展就是最好的回应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后,2024年4月,木永琴在丽江市博物院3号展厅成功举办了《指尖有“泥”——木永琴捏塑作品展》,她用一件件作品回应了当初的质疑和调侃。

“成功办展后,身边人突然间觉得你在做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他们觉得‘哇塞!这个东西是非遗!’之前是不理解,因为面塑确实冷门,如果我不弄的话,我估计咱们丽江基本上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

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让木永琴的大多数作品都找到了买家。“有的从展厅都还没回家就拿走了。办展时作品的价格更贵,但他们都成套成套地买,一组一两千,最贵的一组作品卖了2000多块钱。”

设计丽江文创产品

推广丽江民俗文化

从开始创作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木永琴就制作出了三百多件作品,包含了东巴文化,多民族人物、敦煌飞天、唐宫夜宴、动漫卡通、场景等不同风格。其中,最让木永琴满意的是《纳西情》和《青绿腰》,每组作品历时将近三个月。

“制作《青绿腰》是因为在有一年的春晚,有一个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我想把这么美的舞蹈定格在我的指尖,于是就创作了这组作品。而《纳西情》则是我的民族情怀,我也是纳西族,我想把民族的文化通过捏塑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它。”

对木永琴来说,如今可谓是小有成就,除了继续创作面塑作品外,今年5月她被聘为丽江市青少年宫非遗校外辅导员,10月又被玉龙县职高聘为“非遗文化进校园”面塑课外聘教师,为青少年传授面塑技艺。

但她不满足于眼前。对她而言,心中有更广阔的愿景。“还是会去往《创世纪》或者是《鲁班鲁饶》这一块去靠,可能还是会去做场景。另外我想去设计文创类的,设计开发咱们民族和东巴特色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文创作品,对推广咱们丽江的旅游文化也有一定作用。”

“面塑就是重塑自我、感知世界的过程”

在电影《生活大爆炸》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或许你在学校里格格不入,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其实这根本无所谓。我的重点是,那些你一个人度过的时光,比如修电脑或练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有趣的人。对于木永琴而言,她一个人在捏别人口中的“橡皮泥”时,何尝不是让自己变得有趣。

“从事面塑工作,于我而言是一场重塑自我与感知世界的过程。每日奔波于上班下班的路途,生活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重复着单调的节奏。这种平庸的循环,让我的灵魂渐渐干涸,也是这样的状态之下,为了寻找内心的富足和寻找人生的新出口,我投入到了面塑研究中,重新开启了我心中被禁锢的艺术之门。”

“每一块面团在指尖的揉捻、塑形下,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一个个灵动的精灵。这种耐心也如涓涓细流,润泽了我在生活中略显浮躁的心。在面塑的世界里,我不再是那被工作消磨意志的麻木之人,而是化身为创造美好的艺术家。从刻板的通勤到与面塑相伴的时光,我仿佛从黑白的素描走进了色彩斑斓的画卷,找到了生命真正的热忱与意义,也终于挣脱了平庸生活的枷锁。”

来源:丽江读本

编辑:汤维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