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这部电影从开拍到现在就让很多人心里直打鼓,毕竟徐克导演搭配肖战主演的组合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再加上金庸武侠剧的改编本来就难度系数大。
春节档本来就是国产电影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六部最新国产大片轮番上映,结果这部电影却一点都看不下去,不光是票房成绩差得离谱,观众好评率也一直在垫底位置。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还真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作品,六部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全部缺乏创新,整体的制作水平也没有达到观众期待的程度,难怪大家都说电影院太无聊。
影视制作公司有点上头,总觉得有名导演加上流量明星就能保证票房收入,最终把电影拍烂了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就看看春节档的这几部烂片就能总结出来了。
电影票房在春节档期只有票房六点五亿,而且还有向下降的趋势,跟投资成本相比这个票房数据真的不能看,有人就说这可能是投资方最害怕看见的场景。
剧情内容老套又乏味,不光是没有创新而且一点诚意都没有,明明是一个情节丰富多彩的金庸武侠小说,结果换到大荧幕上却呈现出一个残次品,看到第一幕就想离开电影院。
制作班底的确很强大,但是作品却没有灵魂,缺少适合大荧幕呈现的气势磅礴,更别提给人任何震撼,让人看完之后只觉得索然无味,导演也只是在应付差事。
金庸小说其实蛮难改编,因为需要把故事内容呈现得完整精彩,既要满足原著粉丝又要兼顾新观众,这明显超出了电影制作团队的能力范围,所以拍出来当然会一团糟。
主演阵容不说非常厉害但也算是很有看点,奈何演员演技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对白生硬表情僵硬,让观众看完直发愁,完全看不出有任何感情的交流。
转战内地市场的徐克导演这次算是又碰个钉子,在香港电影市场别说跟以前的作品比,就连美国队长四都不如,这也太让人看不下去了。
香港票房成绩一整月也就三百多万人民币,这还是电影最低水准线,连原著小说的粉丝都不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粉丝态度已经说明一切问题。
澳门市场的电影票房数据也不怎么好看,完全没有以前的那种风光,像是被整个市场抛弃了一样,让人不得不反思电影拍摄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从票房数据对比来看,香港本土导演的号召力明显已经不如从前,比起好莱坞大片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连新一代的观众都不太买账。
港片现在面临的市场出路问题值得思考,如果不能找准市场定位和观众需求,就算有再大牌的导演和演员阵容,也很难赢得观众的认可。
徐克导演的招牌在香港市场已经不太管用,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来看,观众眼光变化太大,对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港片想翻身还真不容易。
市场反馈如此糟糕,整个电影行业都该反思,不能光顾着堆砌阵容却忽略了内容质量,这样下去港片在内地市场也很难有出路。
电影制作成本高达五亿人民币,结果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远远不如预期,这让投资方都看不下去,连带着整个电影项目组的名声都受到影响。
早些年间徐克导演的作品在香港可是一部接一部爆火,观众看完都忍不住夸赞,那时候的港片可真是一个传奇,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电影拍摄一直在走下坡路,观众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多,从最早的经典之作到现在的烂片之王,这种变化让人看着特别难受。
香港本土市场的观众口味变化很大,以前那种简单的武侠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现在的观众更注重电影的整体质量和内容深度。
导演的创作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创作思维,就很难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这可能是徐克导演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在的影视市场竞争太激烈,观众的选择也很多,如果不能保证作品质量,就算有再大的名气也很难立足,这是市场给出的最直接反馈。
整个电影行业都在转型升级,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创作者不能跟上这种变化,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电影市场的变化速度太快,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作品已经不被观众接受,现在的观众更看重电影的整体品质和观影体验。
创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观众需求,不能只顾着赚快钱,要把精力放在提高作品质量上,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观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