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鬼画符”了,看看王羲之的草法“秘笈”,这才是“最佳捷径”

书画群英 2023-11-22 18:42:48

在如今网络“专家”的影响下,有错认张牙舞爪的“鬼画符”,为草书“正道”之辈,甚至还有人吹捧起这种“丑怪之书”,认为它们美的无与伦比,是学习艺术的“罗马大道”。

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习草书的“最佳捷径”,还要从“古法”下手,例如王羲之这件草法“秘笈”——《草诀百韵歌》。

此作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韩道亨将失传的草诀,重新汇编整理的墨迹本,全文扩充到900多字。

首先从内容看,采用“五言歌诀”的形式,讲述常用草字的辨识方法、易错点和难点,犹如儿歌一般,读起来顺口,容易背诵,让大家切实体会笔法、章法的核心要点。

例如这句“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就是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学草者如何区分“相近字”。

“草”与“庆”差别不大,在“草”的基础上,加一个“勾”和“反”,就变为“庆”,同样“乙”也是如此,在下方多加“九”字,就是“飞”的写法。

而“忧”“夏”二字变化更细微,“忧”字下面多了一个横,结构上偏为浑实,“弟”“夷”也是如此,“夷”字中心部位,多了一个小短横,字体形态变的瘦劲挺拔,布白没有“弟”多。

通过这些举例,能看出草书笔画精微,压根不是当代“鬼画符”那般,随意杂乱,大家在临摹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变化,笔势、结字的走向、开合。

毕竟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大框架完备的基础上,把细微变化处理好,才能写出扎实灵动的艺术品,之后练习狂草也不失势。

同时草书笔法极简婉转,初学者难以精确识读,为了消除辨读障碍,每个草书旁边,还附带一个清晰端正的小楷,可以两者对比,从细微处分析,把握草书笔画的简练之处。

最后从草字上看,全文以小草编成,相较于狂草奔逸飞动的势态,和缠绕诡谲的点画,在开合、收放程度上更容易把握。

而且卷中每一个字都是从王羲之法帖中,选出的“最佳代表”,蕴含完备“草法”,和灵动多变的纯正魏晋笔法。

例如单从一个“六”字看,起笔时笔锋翻转,上边的点跟下面的横,两笔连接在一起,尽显连贯流畅,加强字体上半部分的力量感。

为了平衡整体端正明朗的势态,不脱离规范,王羲之中间留白较多,下边两笔左右开张,不追求平直,短小又婉转,与常规写法不同,单一个简单的“六”字,就换锋多次,足以见全卷有多么博大精深。

时常临摹,可以打下坚实的草书基础,远离“狂乱怪书”,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在之后的书法学习中,走的更顺利、更长久。

7 阅读:2205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17

用户12xxx17

1
2024-09-07 09:49

草书是简体字的源头。孙过庭大部草书是规范的,也有少许怪异